基孔肯雅熱|專家料輸入個案續增 若患者遊走社區增加散播風險

發佈日期: 2025-08-07 17: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新增三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後,食環署派員到患者居住的青衣曉峰園,及鴨脷洲利東邨附近滅蚊。有傳染病專家認為,輸入個案會繼續增加。

其中兩名確診個案,是住在青衣曉峰園兩父子,食環署外判人員帶同滅蚊工具到場。另一批穿著全套裝備,在附近寮肚村、長亨邨滅蚊。

食環署外判承辦商麥先生說:「本來今天是做葵涌。」

記者問:「因為有輸入個案臨時改了?」

麥先生回應:「是的,改了。」

兩名患者上月在孟加拉旅行近一個月,月中先後出現病徵,周日返港,男童隨即到荃灣港安醫院求診。父親周一才到青衣長康普通科門診求醫,證實受感染。

有曉峰園住戶指屋苑一向有滅蚊,不太擔心。

曉峰園住戶張女士稱:「我住30多樓都有蚊,去公園、走廊坐都有蚊。」

曉峰園住戶簡先生指出:「是蚊叮他再叮我才傳染,我也沒被蚊叮,應該沒事。」

曉峰園住戶謝先生表示:「噴多些蚊怕水,讓蚊不要叮小朋友。」

曉峰園靠近山坡,附近亦較多草叢,有住戶指山坡一帶較多蚊,行經時會盡量走遠些避免被蚊叮。

除了草叢多,曉峰園鄰近青衣自然教育徑,食環署誘蚊器指數顯示,可傳播基孔肯雅熱的白紋伊蚊,上月在這區分布屬「頗為廣泛」。有傳染病專家預料輸入個案會繼續增加,如果患者在社區遊走,會增加社區散播風險。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稱:「擔憂是有的,絕對不是『零』,衞生防護中心要集中留意當區有否繼續第二波個案出現。加上現時旅遊旺季、暑假,過去兩星期打風、下雨,造成有利蚊繁殖的季節,我們一定要在控蚊、滅蚊方面加強。高發病地區在廣東省,如非迫不得已盡可能不要往返,特別是孕婦及小朋友。」

另一宗新增的輸入個案,是一名住在鴨脷洲利東邨79歲女子,上月獨自在佛山探親一個月,返港後確診。食環署亦有派員在邨內滅蚊。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