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當局指會加強口岸滅蚊 專家建議外出噴防蚊油等

發佈日期: 2025-08-02 21: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直按聯防聯控機制,了解內地基孔肯雅熱情況,會加強口岸滅蚊工作。有蟲害專家指出,大雨後3至7天,會是白紋伊蚊出沒時間,市民需加緊提防。

佛山市上月八日發現近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之後很快在當地爆發。衞生防護中心指,絕大部分案例都很集中。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出:「我們根據聯防聯控機制,跟廣東省有很緊密的聯繫,我們清楚掌握當地基孔肯雅熱狀況,現時累積個案至七千宗左右,但非常集中的,大部分個案都在佛山市,當中近九成個案在順德區,周邊地區出現零星個案,但數字上我們看不到大爆發。」

他指內地正採取防蚊措施控制疫情,而本港的港口衞生科及食環署,在各口岸有定期滅蚊防蚊,近期已加強巡查。

今次是本港自2019年以來,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有市民指會加強預防。

莊先生說:「擔心的,因為香港防蚊設施不多,現在一定噴蚊怕水才外出,因為我樓下就是公園,我每天都給蚊叮。」

翁小姐稱:「都擔心的、住在這裡,小心出入,出街穿短褲都噴蚊怕水好點。」

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伊蚊傳播,本港最常見的就是白紋伊蚊。有蟲害專家就指針對幼蟲,會在水內使用蚊油或針對蚊的細菌,令牠們無法成蟲。成蚊就會噴冷霧殺死。不過專家指近期連日落大雨,要等數天後滅蚊才更有效。

資深蟲害從業員陳偉強表示:「(蚊子)牠們通常因為大雨,會躲在樹、樹洞、石隙等容易隱藏的地方,大雨後3至7天,待成蚊出來產卵做(滅蚊),才最有效,大雨時會被水沖走(蚊油)。(食環署)有外判商,他們知道加強巡查水坑問題,後巷不要有水坑積聚,亦加強每星期檢查。」

他建議市民可在家中安裝蚊網,外出時可噴灑防蚊油等,減低被蚊叮機會。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