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地震|石壁觀察到約7厘米水位異常 天文台提醒若外遊遇海嘯應對方法
發佈日期: 2025-07-30 23:14
港澳



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外海發生8.8級地震,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第六大地震,造成多人受傷,地震引發海嘯。天文台指海嘯波傍晚已經抵港,不過波幅很小,其中在石壁潮汐站,觀察到約7厘米的水位異常。
傍晚是退潮低水位,在鰂魚涌看出海面未有大變化。天文台就指這裡監測到水位,較正常預測高約10厘米。天文台又在網誌指,下午6時40分和7時16分,在石壁潮汐站觀察到7厘米水位異常,其後海嘯波幅亦逐漸減弱。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許大偉指出:「事實上以往亦發生過類似情況,1952年堪察加便曾經發生9級地震,當時香港錄得的海嘯高度是0.15米。過去這麼長時間,9次錄得海嘯,甚至有時遠至南美智利的大地震,都引發香港海嘯,但我們錄得的海嘯波,這麼多次都是0.3米以下。」
有學者指今次地震,位於北美洲及太平洋板塊交界,強度相當高,引發大規模海嘯。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張健表示:「30厘米的洪水可以令成年人站不穩,超過50厘米破壞力已經很大地震位置能量向東南方釋放,夏威夷、新西蘭,正對著能量釋放方向,反而香港不同,香港在另一邊。」
早前有預言稱,日本本月有大地震。現時算不算「應驗」?
張健認為:「我認為不算,因為始終太平洋板塊很廣闊,地震發生位置,與日本相距數千公里,所以發生的位置是不同的。一個大地震引發,另一板塊大地震機率很微。」
天文台就提醒,港人外遊如遇到海嘯前兆現象,應盡快遠離岸邊或淺水水域,前往內陸或高地,不要等待海嘯警告才行動。若已被海嘯波及,應緊抓大樹、欄杆等固定物,或爬上大型漂浮物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