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離世 半生耕耘教育「立德樹人」

發佈日期: 2025-07-28 18:5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校監兼校長胡鴻烈離世,享年105歲。胡鴻烈貢獻本港教育界超過半世紀,行政長官李家超讚揚他立德樹人,深受師生敬重及愛戴。

胡鴻烈稱:「我們很高興宣布,香港樹仁學院申請正名為香港樹仁大學。」

半生耕耘教育事業,胡鴻烈夫婦建立的「樹仁」,標誌著兩人的貢獻「立德樹人」。

為了令更多青年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兩夫婦1971年創辦樹仁書院,到1976年獲政府承認專上學院資格,改名為樹仁學院。

除了心力,兩夫婦花的還有估計達四至五億元的積蓄,先後在灣仔和北角寶馬山建立校舍。

胡鴻烈說:「當時建這校本部的時候,沒有人要的這塊地,我們打了176個樁柱,在這個斜坡位置的校本部。人家都笑我是傻瓜,你自己花這麼多錢來辦學,你們知道我自己很省,我在學校吃飯,我吃飯三塊錢一頓。」

堅持的還有大學四年制信念。70年代末,政府提出大學三年制,胡鴻烈夫婦不認同,多次拒絕當局資助,認為四年才可達成全人教育。

一個堅持就是35年,到2006年終於得到政府肯定,樹仁成為本港首間私立大學。後來本港大專學制2012年亦改變,全面落實四年制。

胡鴻烈表示:「困難重重,始終政府給我們的政策變化,對我們的壓力不少。稍微底層,比較困難訓練,社會工作(學生)是我們訓練。」

除了對教育界的建樹。胡鴻烈先後出任過市政局議員、立法局議員等。協力落實九年免費教育,努力推動中文為官方語言,亦為徙置區居民爭取安居之所。亦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和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胡鴻烈指出:「我反映香港人的意見,給中國方面知道,同時我也把中國方面的意見,盡可能讓香港人了解。這樣雙方面,大家就能明解多一點,使香港和中國之間沒有隔膜。」

胡鴻烈本身其實是外交、法律專業出身,曾在中亞烏茲別克當過外交官。50年代留學歐洲,在英國考獲大律師資格,之後來港執業。其中轟動一時、1974年紙盒藏屍案,他曾為被告歐陽炳強辯護。

胡鴻烈說:「一方面他剛結婚,一方面他有小孩子,一方面他一天要做兩個工作,才能養他的家庭,這種人當然沒有可能是兇手。」

胡鴻烈表示:「我高興政府對我過去所做的,加以認同,並加以鼓勵,這使我對於處理將來我需要的困難更有把握。」

鍾期榮11年前離世,胡鴻烈喪妻後更兼任大學校監和校長。

百歲人瑞,仍不時出入大學圖書館,讀報看書。浙江出生,飄洋過海,春風化雨。這位「感動中國人物」,周日在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

胡鴻烈稱:「我最欣慰的就是我發覺我們的同學,都是自強不息,對社會有貢獻、對香港有貢獻。」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