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於市面常見蟹研究出致敏原 助醫生更精準診斷食物敏感
發佈日期: 2025-07-28 01:30
港澳



中大醫學院在市面六種常見的蟹,研究出11種蟹致敏原,指將有助醫生對食物敏感作出更精準診斷。
周小姐自小食魚後,很多時會出現皮膚痕癢等過敏反應,但食蝦、蟹、貝殼類海鮮一直無問題。直到最近到南韓旅遊,食了醬油蟹及蟹膏就出事。
周小姐說︰「約十分鐘後感覺喉嚨有些腫脹的情況及有些頭暈、皮膚上嘴唇出現腫脹。」
醬油蟹多數以花蟹製作。中大團隊替她做過敏測試,就發現其血清樣本對來自花蟹及大閘蟹蟹膏的血藍蛋白致敏原有較大反應,而對其他蟹就沒有太大反應。需要進一步研究,不排除她只需避免食蟹膏,可以食蟹肉。
團隊早前研究六種常見的蟹,包括花蟹、藍花蟹、青蟹、松葉蟹、大閘蟹和長腳蟹,利用64名蟹過敏者的血清樣本測試出11種蟹致敏原,當中有8款是首次發現各人對每個致敏原的反應不一,顯示蟹類過敏具高度特異性,有助醫生精準診斷患者對哪類蟹過敏或不需要完全避開食蟹。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表示︰「譬如蛋和奶也有精準診斷,是否所有高營養和美味的東西,全部都不能吃?這關乎到病人的進食和生活質素。例如兩年前大家可能聽過蝦也一樣,淡水蝦、河蝦和海蝦也有類似,不同蝦有不同的致敏原,是否所有蝦都要避開?」
醫生提醒,過敏人士若未確定對於哪種蟹過敏,一開始可先嘗試小量,小童就最好進食煮熟的蟹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