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澳門有組織休漁期舉辦漁家樂活動 讓參加者體驗漁民文化

發佈日期: 2025-07-23 20: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年南海伏季休漁期直至下月中結束。澳門有漁民組織在休漁期舉辦漁家樂活動,讓參加者體驗漁民文化。

登上稱為蝦艇的漁船,由澳門青洲塘碼頭出發,駛到珠海十字門附近水域後回航。

在這個漁家樂活動中,漁民向參加者講解出海捕魚的過程。船上也展示了捕撈回來的漁獲圖片,有竹節蝦、青蟹及獅頭魚等。參加者亦可以拿起貝殼,聽海的聲音。

漁民又向他們送上用漁網編織的貝殼掛飾,現場還能體驗如何織漁網。

澳門居民盧小姐說:「我都對澳門的歷史很有興趣,始終澳門是由漁業發展出來的,都想清楚去了解這個行業是怎樣,以及都是一個記憶的傳承。」

在20世紀40年代,有超過2,000艘漁船,兩萬名漁民以澳門為家。漁業曾佔澳門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澳門曾經使用過的紙幣,以及現在使用的硬幣,都印有漁船圖案。而隨著澳門產業結構轉變,漁業規模開始萎縮。2023年休漁期回澳的漁船,只有100艘。

配合國家南海伏季休漁制度,澳門今年休漁期由5月1日開始,至8月16日結束,為期三個半月。

在休漁期,澳門漁民互助會舉辦漁家樂活動。

澳門漁民互助會副會長陳明金表示:「透過這個活動,讓外面的遊客都可以知道,澳門以前是個漁村,現在仍是個漁港。雖然這個漁港規模不大,但是依然是保留了漁業的文化。」

澳門漁民梁先生指出:「三個半月休漁期,漁家樂做了一個半月,剩下兩個月。澳門政府有個資助,我們俗稱『上學』,應該屬於培訓。培訓有小小資助,就上一個月,變了剩下一個月。其餘一個月時間就在船上維修。」

今年的漁家樂活動,於6月7日至7月20日期間舉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