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暑」代表天氣酷熱、雷雨頻密 中醫師提醒可喝清熱利濕湯水

發佈日期: 2025-07-22 13:0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代表天氣酷熱、雷雨頻密。有中醫師提醒,颱風過後雨水較多、濕氣重,但不要飲過多凍飲,可喝清熱利濕的湯水。

韋帕遠離,廣東沿岸仍受一道廣闊低壓槽覆蓋,帶來驟雨,不過間中都見到陽光,出門帶傘仍不能少。市區大部分地區,中午最高氣溫去到大約30度,較兩星期前「小暑」錄得的33度低,亦低過去年「大暑」約兩度。
 
天文台科學主任黃逸雋指出︰「看回過往1991年至2020年,大暑最高氣溫平均31.5度,以今日天氣來説,並非相差太遠。未來一兩日仍有幾陣驟雨,去到接近周末、下周初,廣東地區風勢微弱,日間酷熱。」

這段時間又叫「三伏」天,即一年間最炎熱的時候。有註冊中醫師提醒,夏天暑熱、雨水多,人體陽氣不充足,容易導致濕氣重、消化不良,如果飲太多凍飲會影響食欲,又會出現腹瀉,甚至濕疹發作。
 
註冊中醫師葉家豪指出︰「其實指影響到消化問題,建議清熱利濕的湯水,譬如白扁豆、茯苓、荷葉、赤小豆。」

他亦建議有鼻敏感、慢性或呼吸道疾病人士,採用三伏貼天灸。
 
葉家豪說︰「貼一些辛溫的(藥物),譬如白芥子、細辛、薑那類中藥,貼在人體背上、四肢關節穴位上,這些辛溫的藥物可藉著天氣酷熱,幫助吸收。有研究見到夏天貼這些天灸,可預防秋天和冬天比如哮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發作,這是中醫『冬病夏治』理念。」

他亦提醒,若經常留在室內開冷氣,都要做適當運動,有助促進排汗、排走濕氣。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