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安排學生及長者免費觀賞秦腔戲曲 冀加深市民對中華非遺認識
發佈日期: 2025-07-04 23:17
港澳



康文署安排學生及長者,免費觀賞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秦腔戲曲,希望加深市民對中華非遺的認識。
秦腔分為「歡音」與「苦音」,這一齣傳統劇目《回荊州‧別母》,講述三國時期,孫權的妹嫁予劉備後向母親辭行,充分發揮「苦音」的特色。
秦腔表演者齊愛雲表示:「秦腔的『苦音』是非常有特色的,也是秦腔這個劇種特有的一種表達方式,因為大西北的地域、大西北人的這種生活,和他的地理環境,所以人們都需要有一種心情的抒發,所以秦腔就用悲傷的音樂,和豪放的唱腔,還有哀婉的聲響,來表達他們內心的苦悲。」
秦腔又稱「亂彈」,是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源於西周、成熟於秦,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劇目涵蓋民間故事和神話等。
秦腔除了講求「唱、唸、做、打」四項基本功,還有「手、眼、身、法、步」五法。這幕《寶蓮燈》選段,沉香劈山救母,透過身段技巧,展現角色靈魂。今次演出,還將國寶大熊貓加插入去。
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今次來港演出,是康文署「中華文化節」活動之一,署方還安排學生及長者免費觀賞,藉此加深市民對中華非遺的認識。
小五學生張婉怡說:「秦腔妝容、道具、服裝上,都有更加深刻的認知,然後未來我可能想去了解更多。」
今年的「中華文化節」至九月結束前,康文署還會安排浙江崑劇、江南絲竹表演、泉州木偶戲等非遺項目,供市民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