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多面睇|AI合成錄音錄影「證據」難分真假 會否影響司法程序?

發佈日期: 2025-05-20 23:03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人工智能(AI)技術越趨成熟,有專家指偽造錄音或錄影會越來越難識破。有大律師指,日後收到錄音或錄影證據都要更加小心。

一名男士說:「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甚麼分別呢?」

剛剛說完,人工智能平台立即「有聲學聲」,用他的聲音生成另一句電影金句。

AI合成聲音:「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早前南韓已故女演員金賽綸的遺屬,公開一段宣稱是死者生前說話的錄音,控告男演員金秀賢違反《兒童福利法》。金秀賢就反駁指,錄音是由人工智能合成。

研發人工智能平台的黃穎謙指,近年語音克隆技術發展迅速,以往仍然可用聲紋分辨,但預計再過兩年,連聲紋都分不出真假。

聲音人工智能公司負責人黃穎謙說:「真人說話會有高低起伏和感情,但傳統的人工智能,其實一聽就知道是機械人的聲音,因為它們沒有感情變化。但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其實能學習人類的感情變化,甚至能唱歌、笑,或者呼吸聲也能模仿。」

除了聲音,人工智能也能合成相片及影片。專家亦指,會越來越難識破造假。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發言人陳仲文指出:「有些是說可以看到臉下面的微絲血管、看看生物特徵,究竟是否跟原本一個人類很相似。但這些始終可能與技術不停改變,而影響它的準繩度,所以其實未必能單單依賴這些技術去做判別。」

有律師指,錄音和錄影是法庭常見的呈堂證據,隨著偽造錄音錄影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會否影響司法程序呢?

大律師陸偉雄認為:「錄音、錄影或相片也好,這些都是一種佐證,不是主要證據,主要證據仍需要來自那個人、那個證人。一般來說法庭不會依賴這些錄音和錄影,作為最重要的證據。」

他又指,自己也會小心評估委託人提供的證據,是否人工智能合成。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