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聞機構等疑用AI生成配音聲線與主播近乎一樣 學者籲小心分辨資訊真假

發佈日期: 2025-05-17 11: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台近日發現,有新聞機構和廣告懷疑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配音,聲線跟電視新聞主播近乎一樣。有學者指,人工智能的出現,令資訊越來越難分真假。

容家耀說:「署理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附屬法例,當局指立法列出禁地並非新事物。」

這段是無綫電視新聞主播容家耀的報道。比較一下這段廣告。

電視廣告說:「要找新出路,多元背景的思想和交流是關鍵。」

再聽聽這一條網上新聞。

網上新聞說:「全球多國發起關稅戰,再次宣布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

觀眾會否覺得是一樣?

陳小姐稱:「同一個人說話,因為我經常看電視,看新聞。」

朱先生指出:「聲調、節奏各樣東西都很似,似同一個人說話,如果10分滿分(相似),我估都去到9.5。」

另一位陳小姐表示:「樣樣都可以用AI,去模糊原本的人,我覺得有時都有一種恐怖。」

本台向《香港01》查詢,配音是否用人工智能生成,對方無正面回應,只指所有製作以最高專業原則處理,不涉及侵權。

在網上不難發現有人工智能軟件,只要輸入文字就可製作配音。

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說:「大家好,我係容家耀,歡迎收看無綫新聞」。

亦可以選擇專業女聲。

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說:「大家好,我係周可茵,歡迎收看無綫新聞」。

有學者估計,聲線近乎一樣,可能是用了深偽技術,而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進步,要小心網上資訊甚麼是真、甚麼是假。

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指出:「以前說『有圖有真相』,現在都知道,有圖未必是真相,而且一開始,人工智能依然會犯很多瑕疵,但現在發現,慢慢人工智能都會越來越成熟,可能未必會再犯這麼低級的錯誤,都會越來越(難)去分辨真假。」

知識產權署指,若訓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或系統時,涉及未經授權複製他人版權作品,有可能構成侵犯版權,可以民事索償。

有曾被人盜用外貌行騙的立法會議員指,香港無肖像權及聲音權,《版權條例》未必涵蓋。

新民黨/公民力量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容海恩表示:「《版權條例》是沒有保障的,主要是錄了的影像或錄音是受《版權條例》保障,但是你聲線,不是錄音、也不是錄影,所以聲線就不是(版權)。如果你說聲線,只是拿了這幾個元素,再自己創作一些新的對話出來,這個反而是在新的法例,就算現在研究之中,政府似乎都不是太採納。」

容海恩建議政府長遠考慮就肖像權及聲音權制定法律框架,更好保障個人及版權持有人。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