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擬推醫院聯網可用急性中風通報系統 讓病人更快獲得治療
發佈日期: 2025-05-12 07:00
港澳



為更好地護理中風病人,醫管局計劃下半年推出醫院聯網可使用的急性中風通報系統,讓病人更快獲得治療。
中風是本港第四常見死因,公立醫院每年接收逾萬宗急性中風個案。病人懷疑中風送院,要先由中風科護士進行一系列檢查評估,聯絡其他部門溝通後,安排腦部掃描、造影等,分辨中風類型後,才可決定治療方案。
為了提升急救效率,伊利沙伯醫院早前研發出急性中風通報系統。
醫管局九龍中醫院聯網顧問護師(中風科)郭慧茵表示︰「其實每一分鐘,對我們的病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就好像沒有了190萬個腦細胞。以往我可能要同時間打十多個電話,才可聯絡所有當刻需要聯絡的部門同事作準備,但現在我已經可以在(通報)系統上一鍵通知所有人。」
急性中風通報系統目前在伊利沙伯醫院及聯合醫院內部推行。醫管局會在七月起,以一至兩間醫院為試點,推行醫院聯網可使用的系統,並分階段推行至不同醫院。
本港近年亦出現中風年輕化跡象,2001至2021年間,18至55歲的發病率增加約三成。
醫管局九龍東醫院聯網顧問護師(中風科)余忠諍說︰「我接到個案時也有點懷疑,21歲也沒有甚麼特別的病例,我們都覺得是否真的中風呢?怎料下去看,發現病人的清醒程度只剩11分;15分是滿分,11分其實相對來說都比較危險。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相信她都有很大機會患上一個缺血性中風。」
醫生又指,罹患中風的病人,心房顫動的比率大概是五倍,即心跳不規律形成一些血塊,建議市民平時可透過智能手表監察心律。
現時全港有八間中風科護士診所,提供中風風險評估及復康支援等,跟進中風病人情況,減低中風復發率,每年服務約三千人次。有關服務將患者再次中風入院的風險,減至低於百分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