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以AI助規劃行程 議員冀緊貼內地旅客喜好增配套
發佈日期: 2025-05-06 18:30
港澳



政府提出應用人工智能(AI),協助旅客規劃行程。旅遊界議員期望,緊貼內地旅客喜好,增加配套、鼓勵消費。
五一黃金周期間,不少傳統景點人山人海,坐纜車上山頂大排長龍。
佛山旅客謝小姐說:「(排了)兩個半小時,本來想趕上看日落,但上到纜車日落已過完,上去直接看夜景。」
不少地區都推出手機程式,整合旅遊資訊。例如澳門的「感受澳門」,可看到主要景點的實時人流。
香港政府去年底公布《旅遊業發展藍圖2.0》,其中一個策略就是推動智慧旅遊。旅發局著手建立中央數據庫,優化現有網上平台,開發實時旅遊地圖,及讓旅客用人工智能規劃行程。
有資訊科技界人士指,關鍵是當局牽頭,提供誘因吸引業界分享數據。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其實你要做網站,某程度上只是告示牌,只是將數據放上去,大家便看到,問題是數據從哪裡收集回來。最難反而是私人機構,為何私人機構要分享資訊,有時集體運輸(服務)不達標,可能會被罰款,當然只留資訊給自己看。」
旅遊業界就認為,政府要緊貼內地旅客發掘的城市景觀,將「人氣」變「財氣」。
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表示:「有很多新名詞,有『港版京都』、『港版富士山』,如果去到一個地方,本身甚麼都沒有,拍完照其實他想放下些(消費),都沒有空間和機會,錯失對消費貢獻。要創造一些情緒價值給他們,情緒價值和消費衝動給他們。即使今次無大消費,下次會再來,始終會貢獻我們經濟。」
去年《施政報告》成立了發展旅遊熱點工作小組,姚柏良希望小組跟具潛力旅遊熱點所在地區持份者,盡早商討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 2.0》】
旅遊事務署於 2017 年推出《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藍圖 1.0》),提出 72 項措施推動旅遊業發展。雖然及後幾年香港的跨境旅遊活動受到嚴重打擊,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處於停擺狀態,政府及業界仍積極有序地落實和完成《藍圖 1.0》提出的所有目標和措施。
疫情後,旅客的旅遊和消費模式轉變,香港旅遊業需要求變創新,以更貼合市場需求。行政長官在 2023 年《施政報告》指示文體旅局在 2024 年內公布《藍圖 2.0》,以規劃香港旅遊業的長遠發展。
經歷約兩個月的業界諮詢,文體旅局通過27場實體諮詢會及接收書面意見,從超過110個業界相關組織收集到過千項建議,並連同研究團隊就香港旅遊業的優勢、發展局限、挑戰和機遇,以及其他鄰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規劃作分析。在整理相關資料並就各項措施徵詢相關政策局和執行單位後, 文體旅局完成編制並於2024年12月30日公布《藍圖 2.0》。
《藍圖 2.0》前瞻地勾劃出香港旅遊業未來長期發展的核心理念、發展策略和路徑,並提出未來五年旅遊業發展的整體工作方向。我們的願景及目標是鞏固香港作為世界級的首選旅遊目的地,落實「無處不旅遊」,同時讓旅遊相關產業進一步健康及持續發展,以旅遊推動經濟發展。
資料來源: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立法會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