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區空氣質素健康風險甚高 料未來一兩天廣東能見度仍較低

發佈日期: 2025-04-14 13:0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乾燥大陸氣流繼續帶來沙塵天氣,多區空氣質素健康風險達甚高水平。天文台預測未來一兩天,廣東地區能見度仍然較低。

維港早上繼續披上「薄紗」,在中環九號碼頭看出去,風景朦朧,望向港島東,建築物也看得不太清。港內能見度上午介乎約6至9公里。天文台總部上午11時,能見度只有5,000米。

相對濕度正午時分降至百分之四十或以下。天文台表示,吹輕微至和緩偏北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易積聚。內蒙古有沙塵暴,沙塵隨東北季候風南下,周末抵達廣東沿岸。

天文台科學主任林沁宜表示︰「沙塵濃度在南下過程逐漸稀釋,但受乾燥大陸氣流及沙塵天氣影響,香港部分地區能見度較低。根據我們現時預測,香港到明天周二風勢仍然微弱,能見度仍會較低。」

全港各區一般監測站,空氣質素健康風險早上達高至甚高,其中屯門指數是各區最高。環保署預測可達嚴重水平。

天文台預測,未來一兩天能見度仍然較低,到本周中後期,一股偏南氣流逐漸影響沿岸地區,天氣較為潮濕,之後一道低壓槽會為廣東內陸帶來驟雨。


【延伸閱讀:沙塵天氣】

沙塵暴是一種天氣現象,通常是指強風或湍流吹過鬆散的沙土,捲起大量的沙粒或塵粒, 使空氣變得混濁,令能見度大大降低。

一般來說,當沙和塵被強風或湍流揚起,使能見度下降至1,000米以下,可定義為沙塵暴。如能見度在1,000米或以上,則定義為沙或塵。

有幾個工具可用來監測沙塵天氣,包括最新和沙塵天氣有關的天氣報告、經特別處理的人造衛星照片,以識別出現沙塵的範圍及氣團路線預測圖。

資料來源:天文台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