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閲讀卷兩篇白話文出自兩岸作家作品 有學生不明考題立意認為有難度
發佈日期: 2025-04-02 19:44
港澳



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開考。閲讀卷兩篇白話文,分別取材自兩岸作家的作品,有考生認為考題有難度。
近4.9萬名考生應考中文科筆試,今屆繼續只有閲讀卷和寫作卷。其中閲讀卷甲部問答題目,考了三篇指定範文。乙部的課外篇章,文言文選用司馬光《資治通鑑》摘錄,以及後世學者王若虛,對唐代安史之亂的評價。
兩篇白話文,就分別取材內地作家蔣方舟和台灣作家柯裕棻的作品。
考生麥同學說:「(白話文)最難的位是,不知作者想表達的立意,即中心思想,導致最後長答題浪費了很多時間做。」
中學中文科副科組長金卓麟認為:「兩篇都有人生感悟,第一篇要多些思考,小説和人生之間的關係。第二篇說一個城市,以及她(作者)步入長巷的觀察,有何不同,再抒發個人感悟。那些位置會看學生,平時語文學習上,是否只是很工具式理解。」
至於卷二寫作部分,實用文要求考生,以「寵愛有家」計劃為背景,撰寫一篇演講辭。
乙部題目要學生三選一,分別是「藏在泥土中的寶物」、「為不完美添色彩」,如果揀第三題,考生需要就兩種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考生莫同學表示:「實用文可以背到框架,比較容易去寫,不容易失分。」
考生鍾同學認為:「第一篇演講辭部分,浪費了較多時間,變相在長文作答上沒辦法很大篇幅,我自己寫關於胎記的,關於缺陷部分,要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金卓麟指:「三題都很有發揮空間,關鍵在於學生能否在限時內,有好的立意,就高分些。正如第一題,『泥土中的寶物』,大家都明白不是那麼實在,只是說一件物品那麼簡單,如果能夠發揮想像,寫這條題目應該會好些。最後一題大家可能傾向寫議論文,未必會選。要有事例,可能要運用事例支撐觀點,因為議論文一般都是如此。」
另一個核心科目英文科,會在周四開考,有超過5.1萬人報考,較去年多約3,7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