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多面睇|醫管局減少每次派藥份量 學者料推行社區藥房後可減病人不便
發佈日期: 2025-03-24 23:00
港澳



為減少藥物浪費,醫管局即日起更改配藥安排,減少每次派藥的份量。有學者相信,明年推行社區藥房後,可以減少病人不便。
79歲的馮先生住在牛頭角,定期到伊利沙伯醫院覆診。醫生對上一次處方了,大約32星期降膽固醇藥給他。新安排下,醫院每次只派24個星期藥,他要分兩次取藥。
馮先生稱:「不要分開太多次數,覺得很麻煩,反正我們都要服食。分開拿有時候會忘記,或者會混亂了,甚至那張藥單不見了。」
他因為腳痛亦要看骨科,最近一次獲發一個月止痛藥。今年第四季起,他每次只能取大約一星期藥。
馮先生說:「明白政府這個政策方向是好,應該是有機會可以節省到資源,但是其實我真的不夠藥食。我也知道食得太多不好,痛時也要雙倍食。」
當局最快明年推行社區藥房,目標每區至少五至六間。關注團體相信,可以幫到公立醫院病人覆配藥物,前提是地點要方便。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表示:「第一可以做到方便,因為現在說的,是不想病人去醫院這麼麻煩,如果社區藥房和醫院一樣遠,便沒有意思。」
現時醫管局處方16星期藥物,每種藥物只收15元。以500毫克撲熱息痛為例,一般一日食四次,16星期要448粒藥,在公立醫院要付15元;而在社區藥房,一排10粒撲熱息痛賣5元,16星期就要大約225元。
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中心總監黃至生指出:「在社區藥房當中,所售賣的藥或者配藥,都有機會高於醫管局當中所付的價錢,所以未來政府就要思考在融資方面,會否考慮到也需要一些補貼。」
他相信,社區藥房日後可與區內家庭醫生,和地區康健中心成為網絡。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