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料今年約5至8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 10月或以後仍有機會打風

發佈日期: 2025-03-18 18:4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天文台預測,今年會有5至8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全年氣溫則較正常高。

去年十一月,太平洋和南海罕見出現「四颱共舞」,天文台預料今年風季較長,六月或之前就可能打風,全年約有5至8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

天文台台長陳栢緯指:「夏季來說赤道中,以及東太平洋海水是正常,但在西北太平洋的西部,海水都偏暖,今年的風會較多,我們亦預計風季較遲完,十月或以後仍然有機會有風。」

去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當中四月和十月平均氣溫都破紀錄,今年全年平均氣溫亦會較正常高,雨量則接近正常水平,介乎2,100至2,700毫米。

天文台上月在網誌撰文,提及日本南海海槽相隔300至600年會發生強烈地震,市民都關注對香港有幾大威脅。

陳栢緯指:「由於距離香港相當遠,地震波來到香港時,應該是有所衰減,不過,過往來說在該地帶,發生比較強的地震,在香港會有輕微的海嘯發生。」

天文台又表示會引入人工智能(AI),協助預測天氣、包括雷暴等。為了讓市民可以掌握天氣變化,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今年將加入新功能,包括以圖像形式,顯示本港各區的雨量資訊。

【延伸閱讀:南海海槽地震】

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面海域,長約700公里,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

根據記錄,自684年的白鳳(天武)地震以來約1,400年間,南海海槽每隔100至200年便發生8級或以上的巨大地震,而當中最大的地震是1707年的8.6級寶永地震。該次地震引致巨大海嘯,並造成超過5,000人死亡。

同時,海嘯沉積物研究亦透露了過去幾千年的地震歷史,顯示大約每300至600年會發生一次規模相當於寶永地震的海嘯,過往也可能曾經發生比寶永地震更大的海嘯。

根據2025年的最新評估,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概率由2024年約百分之74至百分之81提升至2025年的百分之75至百分之82。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網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