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要求公共建築工程至少一半用金屬棚 周五起招標工程加入相關條款

發佈日期: 2025-03-18 18:3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發展局要求新批出的公共建築工程,最少一半採用金屬棚架,逐步減少用竹棚,周五起招標的工程會加入相關條款。

發展局星期一向多個部門發出內部通告,指建築或維修工程雖然用竹棚較靈活、高效和經濟,但存在高易燃性等安全隱患,相比之下,金屬棚架更為堅固、耐用,並且由於使用標準組件提供了更好的通道、平台和走道。

局方指,金屬棚架在內地及其他先進國家,已被廣泛採用,政府亦將逐步推動在公共建築中更廣泛應用,要求建築署在未來至少一半工程要用金屬棚架,本周五起招標時要加入相關條款。

工業傷亡權益會歡迎新安排,認為有助減少竹棚相關工業意外。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稱:「竹容易風化,在天氣不穩定情況下,使用壽命較低。金屬棚本身在設計上、力學計數物料穩定性都較優勝,相信我們有良好制度,相信它倒塌機會較少。」

不過,建築業界認為新安排會令人有錯覺,以為竹棚不安全。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指出:「竹棚本身和行業意外關係不是太大,主要施工程序、管理出了問題。香港有百分之80都是竹棚,感覺上意外會多些,將來轉了百分之50金屬棚架,金屬棚架發生意外,我們是否用另一種物料再代替?」

他認為,金屬棚成本較竹棚貴兩、三倍,亦要有較大儲存空間,夏天亦會燙手,估計新安排會影響目前約四千個竹棚從業員生計。

【延伸閱讀:竹棚】

竹棚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相傳在五千多年前,有巢氏便是用竹棚建築第一間「樹屋」,可說是搭棚行業的始創人。

搭棚的好處可以用「多、快、好、省」四字概括。竹的成本十分便宜,根據1998年的資料顯示,一條長6米的竹平均售價是港幣10元,但同樣長度的鋁合金條要港幣750元,鋼管為港80元,商人為了節省成本,當然會採用竹棚。此外,相較金屬支架,竹枝更為輕巧,而且搭建過程快捷,又可以循環再用,加上竹枝毋須預先生產組裝,可以在工地現場即時靈活切割,因地制宜。

搭棚業在2、30年前非常興盛,當時建築業正值發展階段,很多工人從事搭棚工作。英國的萬國博覽會亦曾聘請香港的搭棚工人到英國工作,成為一時佳話。

六、七十年代的工資是以日薪港幣50元一天計算的,如果工人在一個月內開工25天,他的薪金就有1250元,當時文員的月薪只有港幣600元,相比起來,搭棚的收入已經相當不俗。

踏入九十年代,搭棚工人的工資變成以「工」計算,一工的工作時數為八小時,每工有800元,超時工作的話,算兩小時為一工。工人同樣一個月工作25天,該月便會賺到2萬元。

香港常見的棚架分三類,第一類是懸空棚和吊棚,多用作修理外牆排水管;第二類是斜坡棚架,斜坡棚架有兩種,一種是山棚或排棚,工人通常會用雙行竹棚或單行竹棚完成工程,用作斜坡上的出入口,而另一種是用冷木杉柱作穩定平台位置;第三類是拆卸建築物用的棚架,拆卸某部份的建築物時,通常棚架外圍會圍上帆布,防止塵埃碎片四周散落,不過當帆布的負荷太重,可能會墜下,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完成一部份的工程後,逐步將帆布移去。

資料來源:思考香港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