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公立醫院收費|屯門醫院指急症室診症時間較以往長 更需做好分流
發佈日期: 2025-03-16 18:00
港澳



政府即將完成檢討公立醫院收費架構,據了解,急症室將按緊急程度釐定收費,初步傾向最便宜是免費,最貴就超過現時收的180元,會跟私家診所收費相若。當局一直強調是要避免急症室被濫用。
這日是屯門醫院急症室三月一個平日的中午,醫院內部資訊版顯示,當時有約八十人輪候,當中八成被歸類為次緊急或非緊急、要輪候逾四小時。不過其餘屬緊急的個案,輪候時間都要近一小時。
本台記者隨機訪問輪候中的病人,了解他們情況。
一名次緊急或非緊急病人稱:「我中手指突然一陣一陣痛,又不是很緊急,私家醫生太貴,在這裡等當是上班。」
另一名次緊急或非緊急病人說:「本來我覆完診,醫生寫醫生紙又無列明我休息到何時,我要交醫生紙就不能交。剛好我本身有少少毛病,不如來急症室再登記。」
一名婆婆被界定為次緊急個案,但她稱自己尿道出血,不滿同樣等四小時。
該名婆婆指出:「一大灘血,那個盧寵茂如何解釋?經常說急症室人流多,醫生呢?去了哪裡?只有三間房看症。」
醫生在做甚麼?加入屯門醫院八年多的陳藹盈,是急症室副顧問醫生。一上班未交接,先去看一個急症,再看另一名跌倒撞到頭的婆婆。
屯門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陳藹盈表示:「我開了工十分鐘,看了一個急救的眼科房,以及一名病人,以及已交更。」
處理完部分緊急個案,她才到診症室。她稱一更工作約七小時,平均要處理約25名病人,即約15分鐘一個。這10多分鐘,包括診症、輸入病歷等。
陳藹盈說:「你見我們其實沒去洗手間、喝水,壓縮(看診時間)有點困難。有一部分病人可以在其他政府門診求診,因為長期病在急症室(處理)無太多資源,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
院方稱,關鍵在於不太緊急的病人太多,以長假期前後的高峰為例,每日平均有500多人次,當中逾一半都是這一類病人,緊急就佔四成多,餘下危殆及危急病人只佔百分二至三。多年來,急症室求診人數都是差不多,但診症時間較以往長,更需要做好分流。
屯門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林成傑稱:「以前我們未必會花很多時間處理一名中風或心臟病病人,但因為隨著過去十年,醫學上的科研多了,我們希望掌握黃金的治療時間,在急症室開始對他們治療。」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曾透露,研究急症室收費調整。林成傑強調,急症室服務先治療後收費,若有經濟困難,醫務社工會跟進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