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諮會通過舊贊育醫院主樓及上環廣福祠列法定古蹟

發佈日期: 2025-03-13 16:2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將西營盤舊贊育醫院主樓,及上環廣福祠列為法定古蹟。

1922年建成的舊贊育醫院位於西營盤西邊街,樓高四層,是全港第一間婦產科醫院。外牆以紅磚建成,入口門廊有一對西式花崗岩石柱,門額和兩側分別刻有清朝官員陳伯陶,和學者賴際熙的題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主樓內一條螺旋形木樓梯。

為應對戰後嬰兒潮,醫院在1955年搬往醫院道現址,舊主樓就在1961年改名為贊育社會服務中心。1973年再改名為西區社區中心,至今仍然提供醫療和社區服務。

另外,上環太平山街的廣福祠亦將會列為法定古蹟,廣福祠建於1895年,有「百姓廟」之稱,供奉地藏王菩薩、濟公和太歲等神明。建築以青磚和花崗岩建成,呈三進兩院的格局,屋頂有《封神演義》為主題的石灣陶塑。


【延伸閱讀:歷史建築】

西營盤舊贊育醫院
舊贊育醫院位於西營盤西邊街,1922年落成,最初用作產科醫院,1926大樓改作香港大學婦產科,教學及實習醫院。至1929年重作產科醫院,1934交由政府管理。戰後,建築物易名為贊育社會服務中心,1955年贊育醫院遷往西營盤醫院道。1973年,舊址正式改名為西區社區中心。古物諮詢委員會2009年,將舊贊育醫院主樓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上環廣福祠
上環廣福祠,1856年落成,原為供奉在香港客死異鄉者亡靈的地方,又名「百姓廟」。由於華人普遍不習慣到西醫院治病和不欲在家中過世,廣福祠漸漸成為病重瀕危和去世華人停留之地。1869 年4月,廣福祠發生「義祠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對華人醫療的關注,更促成東華醫院成立,成為該院的發源地。古物諮詢委員會,2024年將廣福祠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什麼是法定古蹟?
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藉憲報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隨後,古物事務監督可阻止對古蹟作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的條件,以便保護有關古蹟。截至2023年10月,本港有134項法定古蹟,包括深水埗李鄭屋古墓、舊中環街市。

什麼是歷史建築評級?
現行評級制度把歷史建築分為一級、二級或三級:
一級歷史建築: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二級歷史建築: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三級歷史建築:具若干價值,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東華三院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