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捐贈無創治療肝癌儀器遷至私院 港大:已為40名病人進行臨床試驗

發佈日期: 2025-03-12 18:3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李嘉誠基金會去年引入三台無創治療肝癌儀器,其中兩部捐贈給兩間醫學院,不過並無恆常使用,基金會安排遷移到私家醫院。港大回覆指,已為40名病人進行臨床試驗,研究仍在進行。

這部由美國引入的組織碎化機,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瞄準癌細胞,破壞及液化腫瘤細胞,肝癌病人毋需開刀,完成療程後,可走動及進食,最快一天或即日可以出院。李嘉誠基金會去年分別向港大和中大醫學院,以及養和醫院各捐贈一部。

李嘉誠說:「當我聽到你這麼神奇的技術,可以為癌症病人帶來無痛、高效、負擔得起的選擇,我內心很興奮,真的數晚睡不著。」

基金會同時資助瑪麗醫院醫生,和放射治療師到美國培訓,又資助十位肝癌患者,到瑪麗醫院接受臨床試驗治療,90天內成功治療30名肝癌患者。

港大醫學院曾稱會將服務恆常化,不過,港大的儀器將遷移到港怡醫院,港怡公布月底起,利用新儀器為肝癌病人治療,檢查連手術套餐收費30.8萬元,港人就收25.8萬元。中大的儀器亦會搬到中大醫院。

有關注病人權益的組織指,事件令基層癌症病人失望。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如果只有私家醫院病人能用這個治療方法,對基層病人都是不公平,不論醫管局或醫衞局,當知道有私人慈善醫療資源,其實中間可以多些溝通,譬如如何善用私人捐贈,不只某部分有經濟能力的人受惠,而且如何將較先進治療方案,逐步逐步有計劃,廣泛引入到公立醫院。」

亦有立法會議員促請當局交代。

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凱欣稱:「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尤其是醫管局,一定要去了解從中有何不足,未能在公營醫療體系,不論醫學院,公營醫院也好,為何流失這部先進儀器,這是第一。第二,八月到現在究竟處理過多少次手術,有多少病人受惠,而研究數據得出如何,是否沒有人才?有機器都要有人才。」

她又認為,當局應把握好區內獨有儀器,發揮醫療旅遊優勢。


【延伸閱讀:Histotripsy系統】

組織碎化技術是一種嶄新的無創技術,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精確破壞癌細胞,而不會損害周圍的健康組織。技術利用超聲波瞄準癌細胞,在腫瘤內形成微氣泡,氣泡迅速膨脹和收縮,會產生衝擊波破壞和液化目標腫瘤細胞,運作原理與使用超聲波加熱目標細胞組織的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熱療有所不同。

整個治療過程不涉及切口或輻射,提供無痛、無疤、無血的體驗,亦不會有感染和轉移風險,與傳統消融、放療或手術相比,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有效的肝癌治療。

組織碎化技術在2023年10月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後,已有近400位患者在美國醫療機構接受治療,並取得良好療效。臨床數據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目標腫瘤未出現局部復發,亦沒有出現由治療方法引起的重大併發症。  

最新研究發現,超聲波組織碎化治療可增強免疫協同效應及產生遠隔反應,抑制未經治療腫瘤區域的生長,為未來結合組織碎化技術與免疫治療應用奠定基礎。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