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處引入裝備可快一倍時間撲滅電動車火警 防止「翻燒」兼用少九成水
發佈日期: 2025-03-06 07:59
港澳



消防處表示,電動車鋰電池一旦發生火警,即使暫時救熄,溫度持續過高亦可能再起火。處方引入一系列針對電池火警的裝備,可快一倍時間撲滅電動車火警,亦用少九成水。
電動車越來越普及,不過遇上車禍,或電池出事後起火,撲救就較傳統汽車複雜。消防處指,鋰電池若遇熱,達逾二百度就會「熱失控」,即使火種救熄,都可能再燃燒。
助理消防區長(災難應變救援)文家平表示:「電池內能源會開始有失控狀態,溫度一直上升,可能要逾四小時,及起碼要大量的水、15萬升水,才可有效令電池達穩定狀態。救熄車火後,會在24小時或更多時間,電動車火,因為電池不停產生熱失控情況,最終導致車輛再次燃燒。」
三年前僅7宗電動車交通意外,去年就增至44宗,而涉及電動車的火警,每年就維持個位數。
為更有效撲滅電動車火警,消防處更新行動指引,除了如平常開喉射水,或利用滅火氈救火,消防人員需要用熱能影像機,不斷觀察鋰電池狀態。
又引用新裝備,利用長近2.5米的高壓噴霧喉筆,直接伸入車底電池位置降溫。而針對鋰電池受鋼板保護,新引入的「電池滅火系統」用刺針刺穿外殼,直接灌水至內部降溫,最後就放入臨時水池,防止電動車「翻燒」。
文家平說:「用了這一系列工具做過測試,平均我們用少於兩小時,已可令車輛的鋰電池達穩定狀態,用水量僅用1.5萬升水,我們亦可以更快清除肇事現場,紓緩現場交通。」
相關裝備每套約20多萬元,每個分區的公路及鐵路拯救專隊均有配備。
消防處呼籲市民,若電動車發生火警,千萬不要自行滅火,因為火及煙相當危險,應撤離至安全位置才報警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