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警方研部分路段藉運輸署鏡頭片段票控違例司機 有議員關注私隱問題
發佈日期: 2025-03-04 18:15
港澳



據了解,警方研究在部分塞車路段,利用運輸署鏡頭的片段,票控交通違例的司機。有立法會議員建議系統用人工智能(AI)協助,但亦關注如何保障私隱。
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駕駛人士特別缺耐性,或因這裡經常塞車。日間不時見到有人在雙黃線停車上、落客,打「死火燈」「等客」,雙線行車變成單線行車。
針對警察一離場,違例情況就重現,警方跟運輸署兩年多前,在中環皇后大道中一部分路段及觀塘開源道,試行自動交通執法系統,即設攝影機拍攝路段情況,系統會學習並分析不同情況,識別車輛違例情況,同時自動識別涉事車牌。
據了解,政府有意進一步推展計劃,試行在某些路段,將相關違例資料輸出作為證據執法,意味警方毋須派人到場「抄牌」,任何時間透過鏡頭就可追溯票控。
貨車司機李先生表示:「都無辦法,若之後次數太多,以後盡量少違例。知道我們上、落貨,不會那麼不近人情。應該趕私家車、他們等老闆,抄牌也是入公司數。」
有立法會議員指,利用鏡頭24小時「執法」能加強阻嚇力,但需要平衡準繩度和實際路況需要。
民建聯香港島西議員陳學鋒說:「長者輪椅上落執法標準應如何?法律不外乎人情,但不能濫用人情,如『搵食』司機,只要不太阻塞,我覺得可有一定寬限。要清楚教育人工智能執法標準,將來才有學習的過程。」
有議員就關注如何妥善保障私隱。
香港新方向新界北議員張欣宇稱:「系統若根本上由始至終,一個部門或跨部門均有權限在系統內看或使用,很難區分若有私隱規例跟從不足,責任是在哪方。分權是很重要,在可行情況下將步驟分開,不要用公用帳號,是要個人帳戶,日後發生問題都可追查到。」
政府早前指,這系統若無拍攝到違例事項,片段會即時刪除,只有記錄到違例事項才輸出,所有數據亦加密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