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連續三年削支難填補赤字 學者倡參考美國設政府效率部

發佈日期: 2025-02-20 18:4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下星期三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會開源節流應對財赤,包括連續三年每年削減經常開支百分之一,不過亦只能節省160億元。有學者認為,難以數年內達到收支平衡。

在連續兩年過千億赤字下,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政府仍然增加開支,總額增至逾7,700億元,與五個年度前相比,社會福利署開支增長近340億元;醫衞局較之前的食衞局(衞生科)增長逾260億元;教育局及運輸署開支均增長逾90億元。

可能再多一年錄得近千億元赤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明要開源節流,包括公務員「零增長」、檢視基本工程的緩急先後,各部門連續三年削減百分之一的經常開支等。

不過看政府數據,2023/24年度經常開支近5,400億元,但入不敷支,稅收不足4,000億元,如果每年削減百分之一的經常開支,三年後經常開支仍要5,230億元,累計只能節省約160億元,要填補逾1,000億元赤字,還欠800多億元。

有學者認為節流力度不足,建議參考美國成立政府效率部,更進取去節流。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兼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說:「當然不是像美國那樣大刀闊斧,派『肥雞餐』鼓勵別人退休,但確實需要個這樣的委員會研究一下,政府的效率是否持續上升?做到每年減百分之二、甚至三的支出,三年後達到百分之八、九。」

他又認為政府要積極研究開源。

鄧希煒稱:「不是說今年或者明年推一個新稅項,但是我很難相信五至十年後仍然可以沒有銷售稅,香港財政儲備可做到收支平衡。」

有會計師就建議政府做好財政紀律,收回更多成本。

德勤中國稅務合夥人尹佩儀表示:「譬如水費或剛說的康文開支,我想在政府來說,真的是給市民享受的。但我想若現在政府連年赤字,是否也可去審視一下,有哪些項目可做一些調整幫補一下?」

金融、地產以外,政府積極發展創科、數字經濟,有意見認為政府可用新產業,帶動稅收。

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副會長車品覺說:「不再只問有否好處,不是這麼短視的,而是未來五年後你還有沒有競爭力?政府做了些例如綠色金融,其實這個是領先的,但我們要擴大,因為綠色金融是大家都剛剛起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開源要兼顧社會實際情況,原則是能者多付、用者自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