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及房協接納申訴署就公屋收回等建議 議員倡鼓勵善用空置單位翻新津貼
發佈日期: 2025-02-20 18:44
港澳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房屋署及房協收回、翻新及重新編配公屋單位安排,提出19項改善建議,希望加快流轉。
申訴專員公署發表收回及重新編配公屋的調查結果。指房屋署及房協每年分別平均收回約1.5萬個及1,100出租單位,房屋署按指標,要在收回單位三日內派員檢查,44日內完成翻新工程,並同步編配單位。過去兩年平均需兩個半月後,讓新租戶入住。
而房協在公署宣布主動調查後,才新增規定在14日內發出工程清單。新租戶平均要近三個月才可遷入。
申訴專員陳積志稱︰「房協應全面檢視及修訂現行程序,有空間檢視翻新空置單位的工程工序及標準,研究如何將工程加快。」
公署亦建議要加快收回濫用的單位。指房署向非法轉租單位個案發出遷出通知書後,單位繼續被佔用。署方之後再發出兩封通知書,才正式收回單位。公署認為,追加的兩封通知書並非法例規定程序,應按個案嚴重性質靈活處理。
另一宗涉及房協的個案,是有租戶疫情期間滯留海外,未能回港交回單位,最終延遲半年才收回。公署認為應設立明確收回單位期限。
房屋署及房協都表示接納全部建議,房署又指,已擴大「空置單位翻新津貼」適用範圍至所有樓齡屋邨,讓準租戶選擇自行翻新,加快入伙。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應多鼓勵租戶善用津貼。
西九新動力九龍西議員梁文廣稱︰「過往房署做翻新時,向我們反映可能還要花額外費用,將一些不合適設施更換,如最基本牆身要重剷,地板要重鋪,目前有翻新津貼對於新租戶而言,額外多了錢做裝修,拆除少些、可做多些(其他裝修)。」
他又建議租戶遷出後,原有裝修若符合安全,可讓新租戶選擇是否保留,節省清空的時間及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