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有信心任內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 社協冀更主動覓地建屋

發佈日期: 2025-02-18 17: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縮短至平均5.3年,創六年新低。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有信心任內,將連同簡約公屋在內的綜合輪候時間縮短至4.5年。

去年有21,100宗一般公屋申請成功「上樓」,按年多五成四,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回落至5.3年、創六年新低。相比2022年3月底,平均要等6.1年,快了0.8年,即九個半月。

行政長官李家超稱:「除了住戶居住環境可更早得到改善,亦可以節省不少租金。如果住戶是劏房戶計算,縮短九個半月等候期,可以節省的租金約三萬元。我有信心落實五年內,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由原先的6年縮短一年半這目標。」

公屋聯會預計主要受惠於居屋及「綠置居」項目相繼入伙,騰出不少公屋單位。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打擊濫用』方面,今屆政府上任後收取約7,000個單位,平均每年二千多個,當然比過去多很多。不過數字上流轉較多,應該都是以綠表方式買單位,交回公屋給房委會。看過去數個季度,有持續向下走的趨勢。預期輪候時間不是季度性跌幅,而是朝著相對平穩向下走的趨勢。」

房委會指,會繼續打擊濫用公屋,加上近期有大埔富蝶邨、屯門業旺邨等公屋入伙,展望下一季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平穩。

有基層團體認為,非長者一人申請人「上車」進度仍然很慢。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現時例如住床位、板間房、一些較劣質的劏房,很多都是這些單身,他們要捱十多、二十年,才有上公屋的機會。政府在房屋政策要思考如何加快,令這群放在一邊的單身人士,都可以共享房屋的喜悅。」

她希望政府更主動覓地建屋,並簡化施工流程。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