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源頭待查 袁國勇認為治療離世醫生手法無問題

發佈日期: 2025-02-12 18:3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瑪嘉烈醫院懷疑爆發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一名年輕腫瘤科醫生離世,當局仍在追查源頭。港大學者袁國勇稱,暫時未確定死因,強調當時對他處方抗生素是唯一選擇。
 
瑪嘉烈醫院三名腫瘤科醫生懷疑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但只有一人驗到陽性反應,即證實曾經感染該細菌,其餘兩人包括死者都呈陰性。有份追查的港大學者袁國勇稱,不排除該兩位醫生檢測前服用了抗生素,殺死了細菌所以驗不到,所以都只是推斷他們受感染。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因為在六天內,有三名醫生,在同一工作地點,同時都是有腹瀉情況,有理由懷疑這個是一個群組個案。我們現時都無排除任何可能性,第一會否有其他感染。若不是,會否涉及其他,例如涉及化學藥物,或者甚至自體免疫病。」

他重申若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不要服用抗生素,否則令病情嚴重。但過身的醫生曾獲處方抗生素,會否令他病情惡化?袁國勇稱,是後期才懷疑他受感染,所以治療手法無問題。

袁國勇稱︰「(當時)如此緊急,我們只能想最大可能性是甚麼,當他有發燒、血壓低,第一件事會想起敗血症,細菌入血引起敗血症,所以我們不用再考慮,立即提供兩種不同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療,病人要有好的反應,至少48至72小時,而他在24小時已過身。」

有專科醫生提醒市民,如果出現腹瀉等病徵,其他藥物都不要胡亂服用。

感染及傳染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千萬不要服用止瀉藥,只會令你的情況遲遲未有好轉。只需要有支援性的治療,如電解水、補充水分等等就已經可以。」

他又指患者衣物、餐具要分開清洗,嘔吐和排洩物污染的地方,要用稀釋漂白水清潔。亦要注意手部衞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