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 原因與中國曆法和月相有關

發佈日期: 2025-01-28 09:0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由今年起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農曆年最後一日會是年廿九,原因同中國曆法和月相有關。

天文愛好者不時會相約一起看天象,薛俊朗和蔡錦滔都一樣。他們平常會觀測月亮,但觀星的話,最佳觀賞日子是初一前後無月光的晚上,會看得較清晰。

星匯點幹事蔡錦滔稱:「通常在農曆初一的時候,太陽和月亮在同一個方向,我們就會見不到月亮,晚上的時候見不到月亮,白天的時候月亮就在太陽旁邊。」

當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中間,新月稱為「朔」,農曆按月相周期制定,無月光的這一天是每個農曆月的第一天。而月亮圍繞地球一圈,新月到滿月再到一個新月,叫「朔望月」,但周期與農曆「大月」的三十日尚欠一些。

星匯點會長薛俊朗表示:「朔望月的周期是29.53日,但是我們農曆的每一個月,都希望用一個整數去表達,所以就會用『小月』二十九日,或者『大月』三十日去表示。剛好未來幾年的時間,農曆十二月剛巧只有29日,屬於『小月』,所以未來幾年都會沒有年三十了。」

農曆十二月碰上「小月」的機率達到約四成,過去一世紀就有37年沒有年三十,不過連續五年都沒有年三十,機率只有百分之一。

蔡錦滔指:「因為月亮圍繞著地球公轉,其實不是一個圓形的軌道,其實是一個橢圓的軌道,有時會遠些、有時會近些,所以會令到它有些時間會遠一點、有時近一點,行的路程有些不同,而地球亦都會公轉,所以就會有大月和小月的情況出現。」

根據天文台,到2058年,更有可能連續六年都沒有年三十。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