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直通救護車用約40分鐘將首名病人送抵本港 轉送費近五千元人民幣

發佈日期: 2025-01-10 18:3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去年十一月啟動,首次有病人使用。港大深圳醫院將一名67歲有呼吸衰竭的男病人,送回屯門醫院,車程連過關約40分鐘,院方收回近5,000元人民幣成本價。兩地當局形容過程順利。

接載該名67歲病人的直通救護車,約中午到達屯門醫院急症室。他是香港居民、患慢性支氣管病,周二因呼吸、心臟衰竭等入港大深圳醫院。周四病人家屬因應他病情好轉,提出回港繼續治療。

兩地醫院經判斷認為適合轉送,向兩地政府通報獲批後,跨境直通救護車早上十一時出發,經深圳灣口岸,花了約40分鐘抵達屯門醫院。再過15分鐘,就由急症室轉送病房。病人全程用呼吸機,有港大深圳醫院醫護陪同,亦有配備過程中可能需要的藥。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說:「初初入院(港大深圳醫院)時,連說話都做不到,是神智不清。到他清醒,是知道亦表達意願,這是比較平穩,而所有生命體徵都是平穩,我們才覺得這一小時車程不會出問題。他真的不需要下車過關,過程中也不需由一輛救護車,運送至另一輛救護車,所以這對他的運送安全有很大意義。」

她稱今次轉送費是4,990元人民幣,只是收回成本,涉及醫護跟車、儀器提供等,形容車程較想像中快,強調要啟動機制,除了病人意願,亦有其他考慮。

李詠梅表示:「病人的情況嚴重同時是比較穩定,可安全運送回來。第二來說,如果病人自己有能力乘坐公共車,或自己可以安排到,就不需要用我們急診兩方面對接。是可以擴展(至其他大灣區醫院),但暫時來說,有很多事要小心控制。」

新機制下,所有來的深圳病人都會先送到屯門醫院這裡,院方稱如有特別需要,兒童醫院及瑪麗醫院都可支援。

醫管局稱新機制下,港方急症室更早取得病人資料,運送時可實時知悉病人位置,有更多時間準備,亦更快應對。

工聯會稱過去四年收到逾1,000名內地港人求助,但只幫到約700人用舊機制回港就醫。

工聯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黃國指出:「希望在實施一段時間作檢討,政府有個資助或劃一的收費,若超出的話政府就有資助,令我們的內地長者萬一有事的話,也能給他們有機會回港就醫。」

他認為現計劃只涵蓋港大深圳醫院或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應該擴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