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高膽固醇血症 最常見慢性病

發佈日期: 2025-01-06 20:4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高膽固醇血症是香港最多人有的一種慢性病,只是因無明顯病徵,而令很多人忽視。事實上,因高膽固醇導致心血管疾病,從而猝死的情況經常會發生。

今年六十歲的Marcus,兩年前體檢時發現膽固醇過高,通過吃藥才將膽固醇數字降下來,但去年做心血管檢查時,卻發現三條血管已堵塞了九成。

患者Marcus表示:「每條血管應該像人參有一條條分支,但我的情況就是,我的兩條血管像一張白紙,完全沒有血流過一樣。」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姚啟恆說:「低密度膽固醇高,會將身體的膽固醇積聚在血管壁裡面,慢慢就像這個圖片(模型),由可能沒堵塞的血管,開始慢慢有膽固醇積在這裡,當堵塞至一個程度就需要放支架。」

Marcus做了兩次「通波仔」手術,並在血管裡放了四個支架。手術後他的狀態不錯,不過有研究指,用支架仍有每年平均約百分之1.5復發機會。

手術雖然改善血管收窄問題,但並未清走壞膽固醇。傳統降膽固醇藥有他汀類藥物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亦有一種降膽固醇針,通過抑壓PCSK9蛋白活性,加速肝臟排走壞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在2.6至3是合理水平,但如果已經有心血管閉塞的問題,則要降至1.4以下。除了用藥打針,日常生活中,高膽固醇人士要注意運動和飲食,食物內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會直接影響壞膽固醇水平。

顧問營養師林思為稱:「平時我們提醒人不要吃太多肥肉,甚至可能家禽皮盡量不吃,另外反式脂肪,比如焗製的麵包、餅乾、炸薯條和炸薯片。」

她建議高膽固醇人士應留意日常飲食,遵循「三低一高」,即低脂、低糖、低鹽及高纖維,或偏向植物性的飲食方式。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