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受惠香港及內地股市回升 推算去年全年強積金人均賺逾二萬
發佈日期: 2025-01-06 18:16
港澳
粵有強積金(MPF)研究機構發表報告,去年受惠香港及內地股市回升,推算強積金全年人均賺逾兩萬元,是疫情以來最好。 「打工仔」每月供強積金,希望令退休生活更有保障。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推算,上月強積金平均虧損百分之0.81,但全年錄得正回報,有逾百分之8.8,是四年以來最高,平均每名「打工仔」投資獲利21,500元。 以資產類別劃分,美國股票基金表現最好,全年回報率逾兩成。日本股票基金也有近兩成,排第三是香港及內地股票基金,回報率有逾一成半。 而計算個別基金表現,就由追蹤內地指數的基金包攬首三位,全年回報最多有近三成。 表現最差是一隻南韓股票基金,虧損百分之八。第二至四差的均是環球債券基金。 「積金評級」認為,香港及內地股票基金市佔率最大,有逾一成七,結束連續三年的跌勢,是強積金表現造好的主因。 機構預期今年焦點是貿易保護主義,偏向美股組合可能會受影響,首選是積金局推出的預設投資策略。 有學者認為,選擇合適資產比例,比選中合適市場更重要。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說:「強積金的特點是每月供款,你不需要找到個底,在最低點才入市買。若還有三數年就退休,不希望資金中間價值變動,令我退休時拿少了錢,就可能要考慮,在資產配置時,放少些高風險資產,例如股票的比重。」 積金局行政總監鄭恩賜回應指,無論如何均鼓勵市民,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不應嘗試捕捉市場,避免「高買低賣」,招致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