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港鐵研發債或變賣資產應對新鐵路開支 政府稱考慮善用市場力量推展
發佈日期: 2025-01-03 23:00
港澳



港鐵多個新鐵路項目正在施工,消息指未來十年開支超過2,000億元,港鐵正研究發債或出售部分物業業權,應對現金流挑戰。有學者認為,港鐵應考慮多元融資方案。
政府指一直有監察港鐵最新情況,審視每個鐵路項目的推展及財務安排,亦考慮善用市場力量推展。
鐵路網絡持續擴大,港鐵過去數年已表明,未來十年將持續投入過千億元。消息指,最新預計開支將超過2,000億元。
其中預計2027至2030年落成的古洞站、東涌綫延綫及小蠔灣站,屯門南延綫及洪水橋站,造價約1,000億元。連同規劃階段的北環綫及南港島綫西段,額外需要近1,000億元。
而2023至2027年,港鐵亦要投資超過650億元,更新及保養鐵路資產。
不過港鐵公司目前市值1,600多億元,就算向來以「鐵路加物業」模式發展,未計去年,2020至2023年基本利潤,介乎43億元至最多110多億元。消息指,新鐵路項目等對港鐵現金流造成壓力,正研究發行長期債券。
有經濟學者認為,可考慮發行類似的基建債券。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上千億的債項,可能市場未必能一口承受到。如分階段按工程進度,某個時間發行數目較小的,三百、數百億元的債項,分數年發行,市場吸納較好。發債不只有零售市場,不是只賣給散戶,一萬元一手才叫重要。其實反而在香港有很多機構性投資者。」
另一個考慮方法是研究出售部分商場的業權,但現時樓市淡靜,是否可行?麥萃才認為不能靠單一方法。
麥萃才認為:「那些有收租,有現金流,商用物業是既有投資,能為港鐵帶來穩定現金流,如果將它出售,將來港鐵的現金流,情況會變得更不理想。融資方式可以組合,部分可借貸、部分靠現有現金流、部分可出售非核心資產,或政府進一步注資。」
有立法會議員就認為,政府及港鐵應改為公私營合作,分擔鐵路建造成本。
實政圓桌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表示:「如當作工務工程興建的話,絕對說得過去,港鐵所有項目在香港以外的,不是全部,也是絕大部分的,是由當地政府負責土木工程,佔約七成,港鐵就負責機電部分,例如列車、信號系統、路軌、各方面、閘機等。」
他促請當局盡快處理,避免影響新發展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