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北新市鎮擬定位「口岸商住區」 議員指有助居民原區就業

發佈日期: 2024-12-27 23:18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發展局公布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初步發展建議,兩個項目總面積達1,475公頃,下月中開始諮詢公眾。

政府將北部都會區分為四大區域,接近一半的面積劃為「新界北新市鎮」,佔地達1,420公頃。東面由坪輋起計,至西面的羅湖南,北面由香園圍向南伸延至皇后山。

發展局表示,這個範圍內,擁有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三個口岸,有潛力發展與口岸相關的經濟用途,和需要大土地面積運作的產業,已預留210公頃土地。另外約90公頃地,用作專上教育、文化及體育設施,其中約40公頃,屬於大學教育城的一部分。

住宅及混合用途有220公頃,預計提供最多17.6萬個單位。新市鎮內亦有190公頃是公共設施,同逾200公頃綠化及休憩用地。

為分攤開支及妥善安置受影響的居民等,「新界北新市鎮」會分階段發展,香園圍一帶劃為「優先發展區」,佔地逾200公頃,大部分是企業園,口岸旁邊是住宅區,最多1.3萬個單位以私樓為主。

當局計劃以「兩鐵一路」,帶動新界北新市鎮的發展,「兩鐵」是北環綫東延綫和新界東北綫,「一路」就是北都公路,預計最快2039年落成。推算首批居民遷入後,可能有幾年鐵路還未通車。

有議員支持新市鎮,以「口岸商住區」的定位。

民建聯新界北議員劉國勳說:「口岸經濟就是指透過口岸,每天頻繁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帶動口岸附近地方,一些商業、商貿或產業發展,另外,就是產城融合,這也可令到當地居民,就算未有鐵路這些集體運輸交通工具去到,也可解決生活上一些配套或就業,生活模式就是在當地找到工作。」

至於新市鎮餘下960公頃,將會按需要再決定發展時間表。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