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內地人食自行捕獲河豚疑中毒 專家指無解毒劑靠身體自然排出

發佈日期: 2024-12-20 23: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兩名男子進食自行捕獲的河豚懷疑中毒,其中一人危殆,另外一人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建議,避免自行屠宰河豚或不知名魚類作膳食用途。

懷疑食河豚中毒的兩名男子,分別44歲及50歲。消息指都是內地人。衞生防護中心稱,他們周四進食自行捕獲及烹煮的河豚,約四小時後咀邊及四肢麻痺,呼吸困難。同日送往瑪麗醫院。初步調查顯示,他們以往都試過進食,相信今次是因為處理不當。

中心提醒,河豚帶有毒素,屬毒性強烈的水溶性神經毒素,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可致命。毒素主要集中在河豚的肝臟、生殖腺、皮膚等,由於毒素耐熱,不會在烹煮、風乾,或冷藏過程中被分解。

有在維港釣魚的市民指,不時都釣到河豚。

吳先生說:「我們釣魚那些平時是過手癮,用來玩不會用來食,這是基本常識,不懂剖魚技巧,食河豚有毒。」

有毒理專家指,進食河豚後中毒,通常數小時內開始不適。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毒救治中心主任劉飛龍表示:「如果你自己釣河豚回來,或者在海裡找河豚,(中毒)機會很大,你偶爾一次沒事,就如俄羅斯輪盤,下次輪到你多數有事。主要令你肌肉無力,首先是眼睛會看到重影,眼皮重、拉下來。接著無法吞嚥、口齒不清。再嚴重會無法呼吸,嚴重甚至可以死亡。」

專家又指河豚毒素沒有解毒劑,靠身體自然排出體外。嚴重個案普遍要兩至三日,才不用呼吸機協助,恢復自行呼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