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新藥可治早期阿茲海默症

發佈日期: 2024-12-02 20: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認知障礙症是常見的腦退化病,在香港每十名70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人患有認知障礙症。有研究推算,2039年本港60歲以上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會超過33萬人。

78歲的朱太在今年三月,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早於五年前,家人發現她的記性開始變差,去年初朱太的丈夫去世,之後她的病情更急轉直下。

患者女兒朱小姐說:「可能昨晚有阿姨打過電話來,她告訴我阿姨打來了。我翌日早上問她誰打電話來,她又忘記了。」

認知障礙症分幾大類,其中最常見是過去稱為「老人痴呆症」的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即是中風。而阿茲海默症主要成因,是患者腦部積聚澱粉狀蛋白,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表示:「很多人的身體都有類澱粉蛋白,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會積聚很多。前十五年都沒有徵狀,當它變大、斑塊完全影響細胞運作時,初期最常見的病徵就是沒記性。」

要診斷認知障礙症,首先可以利用認知功能評估表。至於要證實患者腦內有已病變的澱粉樣蛋白,則要通過正電子造影掃描、血液檢測或腰椎穿刺等手段。

至於治療方面,醫生建議先用非藥物方式,如健身、健腦運動和地中海飲食等,再結合藥物治療。今年七月,香港引入這種最新、通過靜脈注射的單抗藥,研究證實十八個月後,可以清除患者腦內大部分類澱粉蛋白。

黃家星指出:「目標是預防她(病情)斷崖式惡化下去,希望她像正常人般慢慢衰老。18個月之後怎麼做?暫時沒有人知道,因為現在所有研究都是看18個月。」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