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忽視足踝創傷 易致關節退化

發佈日期: 2024-11-18 20:1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足踝關節退化在香港並不是常見病,致病原因通常跟關節炎,或曾有嚴重創傷有關。醫生會按病情嚴重情況,提供不同的紓緩治療或手術方案。

今年40歲的梁先生,從25歲開始踢足球。大約三年前,他在一次比賽途中,不小心令左腳足踝關節受傷,檢查後發現足踝關節軟骨有磨損。

足踝關節退化患者梁先生說:「好像鎖不緊腳腕的感覺,或者有些動作做的時候,會突然間有些痛,之後就做不到那個動作。」

同膝關節退化,通常因日積月累使用關節造成不同,大部分足踝關節退化都屬於創傷的後遺症。

骨科專科醫生楊旭楠說:「初期的退化性(足踝)關節炎,病徵並不是十分明顯。很多時病人都會說,走完一條很遠的路,或者做完運動之後,關節出現一個疼痛或腫脹,但隨著病情慢慢惡化,病人會發現關節運動幅度會受影響,甚至是外觀上都會出現變形。」

針對退化性足踝關節炎病人的病情,醫生通常會先建議進行大概六個月的保守性治療,例如避免高強度的運動、體重控制及藥物治療。

楊旭楠指出:「其中一個重點是透明質酸注射,並無辦法逆轉退化性關節炎,純粹是病徵上的紓緩,病人會覺得沒那麼痛及繃緊。」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性治療,病人仍然感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假如病人的足踝關節退化嚴重,更有可能要犧牲踝關節,接受關節融合術或關節置換手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