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內共三宗致命工業意外 工業傷亡權益會促請勞工處續完善安全法例法規

發佈日期: 2024-11-12 19: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過去一星期,先後有三宗致命工業意外,工業傷亡權益會促請勞工處持續完善安全法例法規。

土瓜灣一名工人上星期二在拆棚架時,從高處墮下死亡。兩日後,機場T2客運廊地盤再有一名工人從高處墮下死亡。而在大圍柏傲莊三期地盤,就有一名男工人被吊籠夾傷,送院後不治。

工業傷亡權益會認為,接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行內依然存在陋習,包括工人使用不合規格的防墮下裝置等,另外,投標制度以價低者得,承建商減少投放在安全上的資源,加上趕工文化,都增加意外風險。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趕工文化令我們『交叉作業』,上面吊運、下面紮鐵,這些經常發生的事。投放在安全上的資源仍然是不多或不統一,如果金屬的棚架是安全,為何還要用竹的呢?這些反映投標時沒有充足資源,我們考慮錢多於考慮安全。」

立法會去年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最高罰款由50萬元,大增至1,000萬元,去年四月刊憲生效,但沒有追溯力。

前年一宗致命工業意外,吳松街一名工人在唐樓外牆工作期間,懷疑安全繩斷裂,由高空墮地不治。死者的哥哥指,僱主被勞工處票控三項罪名,最終只是罰款九萬元。

陳先生說:「僱主稱,法官閣下我沒錢,公司倒閉了、我現在沒有收入。他說可以付一千元,法官說好,可以分90期,七年半、每個月給一千元,我想問這是罰則嗎?」

工業傷亡權益會促請勞工處就判罰過輕的案件上訴,增強阻嚇力,並持續完善安全法例法規,例如相關牌照續牌前,必須完成一定時數安全訓練等,加強工人安全意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