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專題精選】10月12日至10月18日
發佈日期: 2024-10-19 22:55
港澳



《探古尋源》:電視處境劇
● 電視處境劇由60年代起,陪伴大家度過一個又一個晚上,其貼地幽默的劇情令家裡充滿「笑聲笑聲」,總能讓人會心微笑。今集《探古尋源》同大家探討處境劇。
➢點擊重溫
《新聞掏寶》:電視新時代
● 本港二千年開放電視市場,引入更多競爭,《新聞掏寶》重溫1998年的特輯,看看各界對電視行業的期望。
➢點擊重溫
《無窮之路IV - 一帶一路》:馬達加斯加
● 圖利亞拉是馬達加斯加南部的貧困漁港,以往嚴重缺乏供水設施,2021年中鐵十八局集團為當地鋪設了57公里供水管道,最終覆蓋的受惠人群達到7.5萬人。
➢點擊重溫
《時事多面睇》:簡樸房
● 取締劏房政策初步方案出爐,提出會立法規管劏房,列明面積不能少於八平方米,亦必須有窗及獨立廁所,又會設立登記制度,經認證符合規格的劏房,會定名為「簡樸房」。
➢點擊重溫
《時事通識》:動植物公園的動物
● 動植物公園近日有九隻猴子死亡,其中有三隻是極度瀕危的棉頂狨猴,全球不足2,000隻。
➢點擊重溫
《世界觀》:重啟大熊貓外交
● 中美近日重啟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大熊貓「寶力」和「青寶」前往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開啟十年旅居生活,被視為兩國友好交流的重要契機。
➢點擊重溫
《新聞檔案》:大熊貓盈盈、樂樂啟程赴港
● 中央2007年送贈一對大熊貓給香港,兩隻大熊貓來港前,只有譜系號606和610,經香港市民投票後,命名為盈盈、樂樂,重溫當年兩隻大熊貓由四川成都啟程到香港的情況。。
➢點擊重溫
《時事通識》:西餅客
● 地產業界所講的「西餅客」,就是一些大手掃貨,連買多個單位的大客戶。自從本港跟隨美國減息後,近期多個新盤都不斷見到「西餅客」踪影。
➢點擊重溫
《新聞透視》:為誰重建?
● 市建局近年先後在九龍城收購重建,但商戶及住戶都反映,收購金額不足以讓他們原區安置。市建局一直以同區七年樓齡單位的樓價計算收購金額,為甚麼會不足夠呢?舊區重建、市區更新,在市建局營運及業主利益方面,如何取得平衡?
➢點擊重溫
《世界觀》:針對維和部隊 加劇違和局面
● 以色列連番攻擊黎巴嫩,多次擊中當地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遭多國譴責,涉嫌犯下戰爭罪行。以色列和聯合國之間的嫌隙似乎正加劇,以軍的舉動究竟背後有何用意?
➢點擊重溫
《星期日檔案》:愛濃於血
● 對很多夫婦來說,愛情結晶是天賜的禮物。但事實上,部分小朋友因為父母雙亡或無力撫養等原因,需要透過領養,尋找另一個家。隨著社會對領養態度的開放,領養不再是忌諱,有社工甚至建議領養家長,應該及早向小朋友透露他們的故事。社署的數字亦顯示,有百多個家庭正等候配對,希望透過領養圓滿家庭。領養,不一定是次等選擇;愛,亦可以超越血緣。
➢點擊重溫
《最強生命線》:孤獨恐懼症
● 孤獨恐懼症是一種對孤獨或獨自一人感到極度恐懼的心理障礙。這種恐懼不僅是對孤獨的普遍厭惡,而是一種強烈的焦慮和恐慌,會出現抑鬱症狀。
➢點擊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