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治療孤獨恐懼症 由調整認知偏差出發

發佈日期: 2024-10-14 20:1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每個人都會有獨處的機會,但有些人卻害怕孤獨。有醫學研究指,如果長期有孤獨感,對健康的影響和吸煙差不多,嚴重的話,更可能會患上孤獨恐懼症。

ET八年前在上海生活時,被診斷患上孤獨恐懼症和抑鬱症,情況曾經好轉,但今年3月底,他太太有事要回內地居住,就再一次觸發他出現恐慌的症狀。

醫生說孤獨恐懼症,是特別恐懼症的一種患者會對某樣事物,或場景會有強烈反應。

孤獨恐懼症患者ET說:「翻來覆去睡不著,起來也坐立不安,很害怕,空虛的感覺自己也無法形容。」

在精神病學分類上,孤獨恐懼症是特別恐懼症的一種,隸屬於焦慮症和抑鬱症等情緒病容易作為共病出現,且有許多病徵重疊,其成因也很複雜,發生機率會受遺傳、個人性格及成長環境有關。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主席傅子健表示:「在香港來說,居住的情況比較擠迫的時候,反而人與人之間,就更加需要自我的空間,大家看自己的手機和平板,變得比較疏離,人越疏離的話,出現情緒或精神問題機率亦會越高。」

要治療孤獨恐懼症,患者可用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藥物調節腦內化學物質,不過藥物有副作用等,認知行為治療這種心理治療,是目前的一線治療方法。

醫生說治療過程要循序漸進,從最不怕到最怕的場景,逐級練習,最後患者要在最害怕情況下,也能夠做到這些放鬆訓練,增強適應能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