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以「明挖回填」建東鐵綫古洞站 形容屬最具挑戰性工序
發佈日期: 2024-10-12 11:33
港澳



港鐵東鐵綫古洞站採用「明挖回填」方法建造,需要將埋藏地下逾20年的結構框架挖掘出來。港鐵形容這是建站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工序,結合多種科技配合。
時隔21年,古洞站結構框架「重見天日」。早在落馬洲支綫興建時,已經挖好行車層隧道段,架設這些箱型結構,減少對現有東鐵綫車務造成的影響。
多年來框架以泥土覆蓋,港鐵去年9月開始動工,今年三月底開始將泥土挖走,工程分三階段,移走古洞站隧道結構上方的泥土,大型挖掘工程亦於今年九月中完成。
這些深入地底的箱型結構,總長度達300多米,並沒有任何樁柱支撐,如何令結構不移位呢?港鐵指,是利用全自動地下水壓調節系統。
港鐵公司北環綫(隧道)項目經理羅廸高表示︰「當我們拿走泥土,如果不處理下面水的浮力,箱型結構的穩定性就會向上,可能會浮。這個系統主要有很多自動壓力感應器,這些壓力感應器連接到執行器,在挖泥的時候,在不同階段去調節水壓,令到任何一個施工階段上方的力和下方的力,都能維持一個平衡狀態。」
港鐵表示,工程有雙重保險系統,必要時利用抽水泵輔助調節水壓。
羅廸高說︰「其實一個(抽水)泵已經足夠,我們已經配備多於一個、兩個或三個,有多重保險,確保任何環節如果出現問題,多重保險也能覆蓋情況,為工程提供很多安全系數。」
為提升工程效率及精準度,港鐵以雲端數碼平台,讓參與的人員可實時溝通。
挖掘工程已經完成,之後會展開地面工程,在箱型結構上興建古洞站,增設新月台、大堂、出入口及其他附屬設施。
港鐵表示,東鐵綫古洞站工程,目標於2027年第四季完工,希望能盡早配合市民出行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