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掏寶】第二頭家
發佈日期: 2024-09-26 22:00
港澳
粵對少數族裔人士來說,香港是他們第二個家,《新聞掏寶》重溫1999年特輯,看看他們怎看這個家。 很多人都稱這所元朗鄉村小學為「小聯合國」,因為它收了很多不同種族、不同膚色、說不同母語的學生。 記者問:「你來自哪裡?」 學生答:「我來自巴基斯坦。」 另一名學生說:「我來自尼泊爾。」 第三名學生稱:「來自印度。」 記者問:「你多少歲?」 第三名學生回答:「我八歲。」 記者問:「你們三個是否都在香港出生?」 他們稱:「是,我爸爸是非洲人,我媽媽是中國人。」 記者問:「你來自哪裡?」 學生說:「我來自廣州,來了三個月。」 這裡的學生不少都是在香港出生,他們很多都不會說廣東話,更不曉得寫中文,所以很難入讀普通的學校。他們家境清貧,負擔不起學費昂貴的國際學校,所以他們有部分之前是沒有讀書的。 這個在香港出生的印度女孩,就因為家境問題,被家人送回印度讀書六年,幾個月前才回來香港。她說比較喜歡在香港讀書。 印度女孩表示:「香港的學校比較關心學生,老師們很友善、很好,我真的很喜歡香港。」 田阿里稱:「你今天學了甚麼?好,非常好。」 69歲巴基斯坦裔的田阿里,是這所學校的創辦人。他說自己在香港土生土長,所以很明白少數民族的境況,知道這群小朋友沒有機會讀書。他幾經辛苦,終於在三年前成立了這所學校給他們讀書。 田阿里說:「對,大家都一樣,把手指放在嘴巴上,來吧。」 田阿里指出:「我是一個窮人出身,我知道窮是很辛苦的,如果我們不成立一所學校,看到那些孩子在街上踢空罐、汽水罐、惹他人、惹是生非,將來便會做一個敗類。」 事實上,在新界北區,好像屯門、元朗、錦田一帶,很多時都會在上學時間,看見不少適齡學童在街上流連。好像15歲巴基斯坦裔的Jackie,他小學五年級後就沒有讀書,現在在車房做散工。 Jackie稱:「我不喜歡讀書,喜歡工作,(打算)18、20歲結婚。」 田阿里說,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一群沒有讀書的少數民族青年,他很想幫助他們回學校讀書。但他接觸過不少學校,大部分都以言語不通為理由拒絕,而政府辦的或買位的國際學校,又位於港島和九龍,距離新界北區相當遠。於是阿里決定跟一個回教團體辦一所學校,而教署最後也撥了這所本來荒廢的鄉村學校給他們。 田阿里表示:「你知道,我們好像乞丐一樣,若有人施捨一個地方給那些小孩讀書,我們就很高興,一看到這裡我們就很歡喜。」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