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風池、大椎穴 治療咳嗽

發佈日期: 2024-09-10 22: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黃帝內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西醫治療咳嗽,主要針對上呼吸道和肺部,進行抗病毒、抗菌、消炎、化痰和中樞止咳。但在中醫角度,治療時更多是考慮其他臟腑是否處於失衡狀態,才導致咳嗽。

註冊中醫師陳嘉榮稱:「中醫主要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外感很容易理解,外感就是六邪,我們說風寒、暑濕、燥火,他侵襲到肺部,肺部的正常功能失去了,他便會上溢作咳。內傷的話,他可能有很多其他原因,譬如飲食的調節不好、情緒不好、勞逸失當、久病等情況,主要損傷我們的肺、脾、腎、肝,影響五臟的失和狀態,他便影響到肺部,肺部功能失調就會咳嗽。為何外感和內傷不能完全分離?因為外感咳嗽久了,可能會形成內傷咳嗽,或變成久咳。」

陳醫師說,日間咳嗽較多,咳嗽頻繁而且劇烈,加上氣粗、聲音嘶啞,大多屬於熱咳;而夜晚咳嗽得較多,伴有聲重、氣急就多屬於寒咳,兩者在治療上亦有所不同。

陳嘉榮說:「外感咳嗽分成幾種不同的咳嗽,剛剛說的風熱、風寒和風燥,很普遍的一個分類,如果風熱咳嗽,我們一般就會疏風清熱。常用的藥物,我們會有桑菊飲,包括桑葉、菊花、蘆根,這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果是屬於風寒咳嗽,我們會有一個疏風散寒的治療思路,常用的會有一個三拗湯,包括麻黃、生薑、細辛等藥物。如果是風燥咳嗽,我們一般會用一些處方,例如桑杏湯也是很常用的,有清肺潤燥的作用,我們常用的包括杏仁、枇杷葉、蘇葉等常用藥物。」

針灸亦有助於咳嗽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主要源於外感,因此針灸可經常使用疏風祛邪的穴位。

陳嘉榮指出:「例如風池、大椎、合谷,在這些穴位上針刺它,我們最常用的是風池,很多人在感冒初起的時候,都會按壓頭後面這兩側的凹陷位置,這個主治疏風、有清理頭目的作用,這兩邊凹陷可以按下去,有些軟軟的、脹脹的感覺就可以了。另一個穴位就是大椎,大椎就是在第七頸椎凸起的下方,即是頸後最凸起的一塊骨下方的凹陷就是大椎,這個就是我們剛剛說到感冒初起的時候,無論你是風熱、風寒、有些周身骨痛,有些發冷、發熱,都可以在這個穴位做熱敷,又或者做一個按摩、摩擦,其實都有一個解表的作用。」

這次推介一款枇杷清肺飲,有清肺益氣、袪熱消炎的功效。

材料:
枇杷葉 6錢
桑白皮 6錢
黃連 3錢
黃柏 3錢
黨參 1錢
甘草 1錢

煮法:將材料加入1,0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鐘,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煲約40分鐘,即可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