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間大型連鎖健身中心結業 有議員倡規管預繳式合約減少對顧客影響

發佈日期: 2024-09-09 18: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近年多間大型連鎖健身中心相繼結業,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需規管預繳式合約,減少對顧客的影響。

2016年擁有10間分店的California Fitness全線停業,受影響會員數以萬計。Goji Studios之後承接其器材,在多間分店原址「重開」,但到2021年亦結業,當時就由舒適堡接收其會員。一年後,擁有8間分店的Fitness First,疫情期間宣告結業,由PURE Fitness接手。

這些連鎖店大部分都是採用預繳式消費。政府2019年曾就美容及健身的預繳式服務,設冷靜期諮詢公眾。當時建議,任何涉及滿3,000元的合約,可設至少3天冷靜期及7天退款期,但因為社會、經濟環境急劇變化,而要再考慮。有議員認為要加快處理。

民建聯香港島東議員梁熙說:「很多健身中心正濫用預繳式消費的立法漏洞,推銷一些30年、這麼長預繳式消費的會籍,但事實上,他們租約僅兩年。(美國)紐約州、(澳洲)昆士蘭州,或(加拿大)安大略省等,會有法例限制這些預繳式消費。譬如說租約兩年,只可以收預繳式消費三年。」

近年有不少24小時健身中心湧現,健身會籍可以逐個月買,最多亦可買一年。有曾在舒適堡任職的教練指,大型健身中心不時要求他們硬銷顧客,令到不少人「轉場」。

健身教練陳冠標指出:「以前的人沒法選擇,現在四處也是,總有一間在附近,自然選擇沒那麼滋擾、可自己做運動的地方。」

香港健體專業人員總會會長王曉山稱:「我相信現時是汰弱留強階段,很多會員選擇去新穎,或適合自己做運動的方式,從而令私人或小型健身中心,或專屬女士場地,24小時較受歡迎。」

他又指,小型健身中心轉為在屋苑或屋邨附近開設,亦是吸引之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