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勞工界倡全面檢討輸入勞工政策 飲食界認為仍需輸入並擴大名額

發佈日期: 2024-09-09 18:1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拒絕建造業界新一輪輸入勞工申請後,有勞工界認為應全面檢討。飲食界就認為,仍有需要輸入勞工,甚至要擴大名額。

旺角這間酒樓輸入了近30名勞工,做樓面、廚房等,佔總人手約兩成。酒樓負責人指,有他們幫忙,減輕部分壓力,但有些工種如點心師傅,人手仍短缺,政府一旦減少飲食界輸入勞工,只能減少現場製作等工序。

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表示:「越來越困難,令『老字號』,尤其要在香港製造、需要人手的公司(餐廳),令他們更快結業,令香港餐飲給外國人感覺是『劣食』,不是現場製造便是『劣食』。」

政府去年放寬侍應、初級廚師等26個工種輸入勞工。截至四月底,8,500多人獲准輸入;另一方面容許建造、運輸業,輸入最多兩萬名勞工。

當局近日暫停建造業新一輪輸入勞工申請。運輸界對是否再輸入有分歧;飲食界就指分歧不大,仍要輸入勞工。

自由黨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說:「所有這些輸入勞工,不是一按下按鈕,勞工便會來。現時輸入的外勞,每個工種比現有聘請的人,每個崗位至少多2,000元。如果我們夠人,不會輸入勞工。我多三萬人都不夠。」

有勞工界人士指,現時經濟不景,是合適時機全面檢視輸入勞工政策。

勞聯副主席譚金蓮稱:「整個市面氣氛未回復,飲食業人手需求沒之前估算那麼大。如果仍然繼續輸入外勞,不單影響本地就業,而且『黑中介』做法亦會滲透行業,影響勞工權益。」

勞資雙方都認為,政府要求外勞工資,要等同相關職位本地勞工每月工資中位數發放,是不合時宜,要求當局檢討。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