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胃部不適 留意胃癌先兆

發佈日期: 2024-08-26 20:12
港澳
【醫療室】胃部不適 留意胃癌先兆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胃癌在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中排第六位,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可增加存活率。手術及化療期間,飲食上有甚麼要注意?

June於2021年尾確診胃癌,她表示自己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沒想過會患上這個病。

June說:「醫院打(電話)來,通常聽到醫院電話就會很害怕。不想知道的答案,終於(報告)還是出來了。醫生說,你的胃可能有些癌症細胞。(2021年)2月20日早上做了胃部手術,切除了三分二的胃部。」

胃癌早期症狀,包括胃灼熱或胃酸倒流,吞咽困難、作悶、作嘔及消化不良,中後期就可能出現疲勞,食慾不振和體重驟降等情況。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麗柔表示:「我們知道應該不多不少與幽門螺旋菌都有關係,有家族病史,或者有時(吃)一些高鹽量、高鹹,或者醃製類的食物。譬如食煙、飲酒、較少做運動,或者多食紅肉,甚至50歲以上(風險)會高一點。」

胃癌治療一般以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療為主,而標靶治療同免疫治療都適用於部分胃癌病人。另外營養師提醒胃部做完切除手術後,會影響維他命B12同鐵質等營養素吸收,日常要多補充,以避免貧血。

至於化療期間,細胞損傷會影響肌肉,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就會影響患者的免疫力,以及令體重下降。

澳洲註冊營養師張彪華稱:「治療期間,蛋白質需求真的會大很多,每一公斤體重(需要)約1至1.2克蛋白質。如果有些人對某類食物較敏感,例如蛋白質,以鮮奶為例,有些人有乳糖不耐症,這個情況可以用豆奶或乳酪代替。」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