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多面睇】大批市民遊客假日到水口灣掘蜆 環團憂過度挖掘影響生態

發佈日期: 2024-08-20 23: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近年南大嶼的水口灣成為掘蜆聖地,每到假日都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但有環保團體指,近年這一帶的蜆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擔心過度掘蜆會影響生態環境。

水口灣生態環境豐富,包括紅樹林、沙灘、泥灘等,孕育超過180種物種,近年更成為「掘蜆聖地」。

有環保組織做過研究,指近年每到暑假,每日最少有200人來掘蜆,平均每人掘走150隻蜆,即合共多達三萬隻蜆被掘走。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蘇隽彥稱:「始終這個地方是未受法例保護,亦不是一個海洋保護區,所以基本上掘到的所有蜆,理論上都未有法例監管。只可以做一些比較勸喻式的教育,譬如我們利用蜆類保育尺,去提醒人將一些細蜆放走。」

水口灣的另一邊是瀕危物種馬蹄蟹的棲息地,蘇隽彥期望政府在這一邊設立保護區。

蘇隽彥說:「生態旅遊這回事,生態是先行。我們希望政府識別馬蹄蟹的生態敏感地方,限制遊客進入這些地方的使用權,希望減少遊客和環境的衝突。」

政府早前提出在大嶼山南部,包括水口、長沙、貝澳和石壁發展生態康樂走廊,估計到時假日遊客數目會由2022年每日2,700人,增至4,000至6,000人。

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指:「每日差不多6,000人探訪,規模差不多是大眾旅遊的規模,所以其實『北發展、南保育』,我覺得事到如今,討論這麼多年到現在,已經變成『北發展、南也發展』。」

政府指為了應付增加的旅客,將會增設交通配套及住宿設施。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