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內地餐飲品牌接連結業 過江龍水土不服?
發佈日期: 2024-07-13 09:16
港澳



去年疫情後香港恢復通關,大批內地餐飲品牌來港開店,今年首五個月卻陸續出現結業潮。有經濟學者認為,部分品牌對本地租務市場缺乏了解。
這間來自廣州的酸菜魚專門店,去年在香港開了四間分店,定價比內地高近一倍,不過平日午市都基本滿座。
餐飲集團香港地區負責人鄧英偉說:「香港整個營運成本都是高於內地市場,其實香港的盈利佔(成本)比例,是比內地是低的,但是因為他的額度較大,其實相對來說,賺的會比內地是高一些的。」
他又透露,預計下半年還會開多四間分店。
鄧英偉稱:「(香港)是一個比較國際化的大都市,接軌覆蓋了整個亞洲市場,乃至全球。我們對香港整個經營市場都充滿信心。」
去年下半年起,有至少10間內地知名餐飲企業來港開店,包括湖南菜、燒烤、麻辣燙專門店等。有地產代理指,今年首五個月,平均每個月有25間內地餐飲店開業,不過近期就出現退租潮。
地產代理陳志寶表示:「他們起初可能為了要快些租到店舖,他們用一個比較高的租金,租一間店舖回來,可能是小部分經營不善,導致他在一年之內就結業,大概比例佔整體內地品牌的百分之20。」
自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來港後,就有大量內地餐飲品牌進駐香港市場,譬如譚魚頭、全聚德等,但最終都全線結業。有經濟學者認為,過江龍不夠了解本地租務市場,和本地品牌競爭未必有優勢。
研究機構首席經濟師徐家健指出:「在內地多人認識,但來到香港未必多人認識,在香港認知度不高,就未必有條件去談得到這些比較好的租務條款。相對香港如果自己做的話,可能他有經驗、和業主熟悉,又或者他自己的品牌在香港已經有一定的名氣,所以就有機會談到較好的租務條款。」
投資推廣署指,餐廳開業結業是順應潮流,相信內地餐飲倒閉屬於個別現象。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