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肺功能失調易引發鼻瘜肉 中醫有助緩解

發佈日期: 2024-07-02 22: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諸病源候論》:「冷搏於血氣,停結鼻內,故變生瘜肉。」
 
肺是開竅於鼻,與鼻相關的慢性疾病,都會與肺的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肺有通調水道的作用,是參與人體水液代謝很重要的臟腑,如果肺氣虛弱,容易形成鼻瘜肉。
 
港大中醫藥學院講師曾靜雯稱:「因為中醫認為鼻瘜肉的產生,就是因為痰濕停聚在鼻竅,造成鼻腔局部出現氣滯血瘀的情況,所以氣虛、痰濕,又或者血瘀體質的人士會比較容易患上鼻瘜肉。」

鼻瘜肉的徵狀要視乎瘜肉的大小和位置,患者會出現一側或者兩側的持續性鼻塞、流鼻血,或者是流鼻水。
 
曾靜雯說:「有些患者又會有嗅覺減退,或者頭痛等的症狀,檢查時我們會發現在鼻腔裡面出現單個或者多個灰白色,或者淺紅色的鼻瘜肉,我們臨床所見許多患者併發鼻敏感和鼻竇炎等的慢性疾病。」

中醫會根據瘜肉的證型來治療,如果患者鼻水是清澈透明或者白色,舌苔顏色較白和厚,就是寒濕型,會採用溫化寒濕的中藥,包括辛夷、白芷,再配合有理氣化濕的陳皮和茯苓。
 
曾靜雯表示:「另一款是濕熱凝聚鼻竅引致鼻瘜肉的患者,常見的症狀是,患者的鼻水是黃色,小便會偏黃,容易口乾,如果觀察舌象,舌苔是會比較厚,而且是黃色。」
 
針對這類型的患者,會採用清熱利濕的瓜蔞、浙貝,或者是用海藻、昆布,這些有軟堅散結、清熱化痰作用的中藥材。
 
曾靜雯指出:「常用的針灸穴位,包括是面部的迎香穴、印堂穴、太陽穴、手部的合谷穴,如果是自己按壓的話,每次可以按5至10分鐘,有助發散風寒、疏通鼻竅的作用。」

今次為大家推介一款溫化寒濕湯,適合寒濕體質患者飲用。

材料:
辛夷 9克
白芷 9克
陳皮 6克
茯苓 6克
生薑 3片
紅棗 5粒

煮法:所有材料洗淨,加適量水用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煲一小時,即可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