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最熱夏至】天文台錄得最高33.9度 中醫倡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發佈日期: 2024-06-21 15: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今日「夏至」,天文台暫錄得最高33.9度,是今年最熱,亦是44年來最熱的「夏至」。酷熱天氣警告及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有中醫提醒市民,天氣炎熱可多食祛濕、清熱食物。

炎炎夏日,艷陽高掛。下午各區普遍有33度,上水最熱、達36.4度,大埔、元朗、沙田及打鼓嶺均超過34度,市區最熱的是黃大仙,同樣超過34度,南區的赤柱最高也錄得33.9度。

天文台最高錄得33.9度,是44年來最熱的「夏至」,與1980年紀錄只差0.1度。

曾同學稱:「今天氣溫很熱,現在不斷流汗。」

他們選擇去游泳池透心涼。

廿四節氣中的「夏至」,日照時間全年最長,今天長達13.5小時,象徵炎夏開始。

馬先生指:「『夏至』通常都會冬瓜煲湯,消暑解渴。」

顧先生說:「夏天多飲水,特別是長者,盡量避免在太陽下。」

有中醫指流汗多、影響胃口,建議盡量吃清淡又易消化的食物。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表示:「有些利水祛濕的中藥,例如薏仁、赤小豆、扁豆這類。另一方面清熱食物其實也合適,例如炎炎夏日很熱時,可以喝綠茶,但不要喝凍的,因夏天喝凍飲都傷身,很多時我們發現有些病人,那麼熱的天氣,一進入冷氣(地方)就打噴嚏流鼻水,有鼻敏感現象。」

他建議冷氣維持在合適溫度。日照時間長,日間消耗相對較多,亦應早點休息。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