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登記冊等百年簿冊將搬入新入境處總部 新「圖書館」濕度控制更精準

發佈日期: 2024-06-09 09:1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入境處總部還有數天,就由灣仔搬入將軍澳新大樓。要搬的除了基本設備,還有一個保存多本有過百年歷史簿冊的「圖書館」。

所謂的百年簿冊,指的是這些,部分151年前已經存在,揭開清朝同治12年的「死亡筆記」,大部分資料都是用毛筆右至左寫上,以往醫學不昌明,不少嬰兒出生不久就夭折,死因只是現今很普通的「肚屙」、「驚風」等。

有死必有生,出生登記冊紀錄的就跟現時的出世紙差不多,包括父親的職業,有人是「道士」,大部分都做「農夫」、「水手」,還有「蛋戶」,不是指「賣蛋」,對照英文是船夫意思。

當時知識水平普遍較低,不少嬰兒都「無名」,包括手寫婚姻登記紀錄在內萬多本「寶冊」,自1979年入境處取代前註冊總署後,就存放在灣仔入境事務大樓。

總入境事務主任李詠心稱:「一本本冊簿看起來很冷冰冰,但實際上這些不只是一本本簿冊,更是實實在在每位市民在港生活留下的足跡,真是一個寶藏。」

不過這個簿冊「圖書館」即將成為歷史。隨住入境處總部搬到將軍澳,「圖書館」都要搬。百年歷史的文物,要如何搬?

李詠心表示:「搬運前一年已預備,所有登記冊盤點、編上號碼,按登記冊的年份、地區及類別,與搬運公司開了多次會,如何可以搬運,將登記冊包好,放入特製紙箱內,編上號碼之後才運送。」

這些那麼珍貴的登記冊已逐步搬去將軍澳新總部,但同樣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夾萬及書架,就會永遠與灣仔入境事務大樓一樣,成為回憶。

其中約九千本已來到「新家」,新的「圖書館」,溫度、濕度控制更精準。

1995年11月起,出生及死亡登記冊已不需要再手寫,餘下婚姻登記紀錄仍要繼續逐本保存。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