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準確測量地磁暴數據 對預警具重要意義

發佈日期: 2024-05-24 23:4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軌運行一周年。首席科學家表示,衛星準確測量了最近地磁暴中的數據,對地磁暴預警具重要意義。

澳門首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澳門科學一號」,去年五月順利發射升空。衛星項目團隊表示衛星在軌一年,已圍繞地球飛行近5,600圈,每圈時間約九十分鐘,產生了10TB的高質量科學數據。

科學家指,作為世界上第一顆低緯度地球磁場監視衛星,「澳科一號」準確測量了最近地磁暴中,地球磁場強烈的時空變化與相關的太陽耀斑。代表了中國首次基於高精度地磁衛星,對地磁暴中地球磁場巨變的觀測。

「澳科一號」首席科學家張可可說︰「甚麼叫地磁暴呢?就是當太陽有巨大的活動時,比如說耀斑。它會發出非常高速的帶電粒子,叫做太陽風。這些帶電粒子會達到每秒五百、甚至六百(公里)更高的速度,就會產生感應的電流。感應的電流對地球上的大型設備和衛星都會造成影響。」

張可可表示,衛星收集的數據,對地磁暴的預警具重要意義,下月會發表詳細科研報告。

他又指,衛星項目團隊目前與世界上很多頂尖的研究所及內地相關機構簽署協議,共同交流及研究。

張可可稱:「事實上『澳科一號』已變成澳門科技在內地、在世界的金名片。」

張可可指,希望「澳科一號」測量到的數據,可以達到國際領先、科研上有突破,最終達至全球科學家都普遍應用。

目前「澳科一號」衛星科研團隊約三十多人,其中澳門本地科研人員佔大約二十人。團隊透露,「澳科二號」計劃於2026年下半年發射,與「澳科一號」形成全球首個高精度地球磁場,與地球空間環境三維結構的立體觀測系統。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